[实用新型]矿山转载点源头雾化抑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3365.3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才;宫长亮;代俊杰;樊伟;刘述栋;张建立;崔广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2 | 分类号: | E21F5/02;E21F5/04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转载 源头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尘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矿山转载点源头雾化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业生产中,源头减尘是针对不同生产工序,考察源头产尘点的粉尘产生特点,主动在产尘源头进行粉尘抑制。通过实施源头减尘措施,不仅能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维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在转载作业中,主要是矿石或废石倾卸过程中引起气流扰动,细颗粒物在卷吸等作用下克服重力作用,产生二次扬尘。
目前,在矿石与废石转载点抑尘措施中大多采用水喷淋抑尘装置,形成的水滴直径大(超过1 mm),存在耗水量大、抑尘效率低、特别是针对直径小于10 μm的飘尘抑制效果差的问题。使用喷雾降尘解决了上述问题,由于使用方便、降尘效果好,特别是高压雾化器、空气雾化器等新型雾化设备的开发,与喷淋装置相比可以大大降低水滴的直径,对细颗粒物具有较好的凝并、捕集作用。然而,喷雾降尘与喷水降尘一样对开放空间的降尘效果较差,同时如何高效利用喷雾降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全面覆盖转载点、抑尘效果好的矿山转载点源头雾化抑尘装置,从根本上解决现有喷雾降尘存在的布局性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山转载点源头雾化抑尘装置,包括喷雾管道和设于管道上的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矿山转载点上方设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顶部设有顶棚,所述喷雾管道布置于所述顶棚下表面,所述支撑框架的立柱对应卸料车的卸料位置处设有感应器,水源与喷雾管道入口之间依次连接有水过滤器和高压水泵,所述水源、水过滤器和高压水泵前方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感应器和高压水泵的驱动电机分别与电控箱相连。
上述的矿山转载点源头雾化抑尘装置,所述感应器为红外传感器,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对应卸料车的两侧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支撑框架的顶棚对转载点上方形成了全面覆盖,布置于顶棚上的喷雾管道及雾化喷头以粒径较小的水雾对转载点实现覆盖式的喷雾降尘,在不影响物料原始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细颗粒物的凝并、捕集,最终达到源头抑尘的效果;
2、支撑框架上安装的感应器实现了与卸料动作对应的降尘动作,及时,有效,且不浪费水源;
3、水过滤器去除了易堵塞雾化喷头的杂质等,有效降低水中固体悬浮物(SS)对高压水泵以及雾化喷头的磨损与堵塞,延长了雾化喷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卸料车、2支撑框架、3喷雾管道、4高压水泵、5水过滤器、6控制阀、7水源、8转载点、9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矿山转载点源头雾化抑尘装置,包括喷雾管道3和设于管道上的雾化喷头(图中省略),矿山转载点8上方设有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顶部设有顶棚(图中省略),所述喷雾管道3布置于所述顶棚下表面,所述支撑框架2的立柱对应卸料车1的卸料位置处设有感应器9,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9为红外传感器,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对应卸料车的两侧立柱上。水源7与喷雾管道3入口之间依次连接有水过滤器5和高压水泵4,所述水源7、水过滤器5和高压水泵4前方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6,由从水源7取水后,经水过滤器5、高压水泵4向喷雾管道3中供水,并由控制阀6控制其流量。喷雾管道3及雾化喷头的布局可按照实际应用中所选择的雾化喷头有效雾化面积等参数进行设计。所述感应器9和高压水泵4的驱动电机分别与电控箱(图中省略)相连,电控箱通过感应器9的采集信号来来控制高压水泵4的运行。
工作过程如下:
当卸料车1进入作业区开始卸料,感应器9收到信号传送给电控箱,电控箱对高压水泵4进行控制,高压水泵4开始工作后雾化喷头随即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喷雾动作。当卸料车1卸料完毕,感应器9再次收到信号并反馈至电控箱,通过电控箱对高压水泵4进行控制,高压水泵4停止工作,雾化喷头随即停止喷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3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风筒防垂施工装置
- 下一篇:切顶推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