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2948.4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2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尤守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守哲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256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具体涉及新型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通常用于将直流电能(太阳能/风能/蓄电池等)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可以是离网或并网形式输出,输出的交流电可用于各类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移动供电场所或无电地区用户对交流电源的需要。传统的逆变器由壳体、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传统逆变器都存在无法同时显示工作状态及输入效率大小强弱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无法更好的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使用不灵活,同时传统逆变器的输出端的接线柱功率偏小,过电流能力受限制,导致大电流通过不顺畅,大大影响了电瓶或逆变器的负载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逆变器过电流能力受限且导线安装不方便不够稳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逆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面的中部设有输出插座,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输出插座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输出插座的另一侧设有大功率输出接线柱组件,所述大功率输出接线柱组件包括并排设置在固定板上用于固定输出导线的多组接线端子,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上,所述固定板的外侧活动卡装有透明罩,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上间隔设有两个大功率输入接线排,每个所述大功率输入接线排包括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设置的接线排固定块,所述接线排固定块上设有用于固定输入导线的螺栓组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接线排固定块由水平板和凸出于所述水平板一侧的竖直板一体成型,所述水平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上,所述螺栓组件固定在所述竖直板上。
在上述方案中,两组所述螺栓组件朝相反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竖直板上,并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之间保持平行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之间设有间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上还设有输入显示屏和输出显示屏,所述输入显示屏和所述输出显示屏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工作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前、后侧面上分别设有大功率输出接线柱组件和大功率输入接线排,能够实现大功率电流的顺畅通过,实现多组输出,另外,大功率输入接线排上固定输入导线的螺栓组件与壳体的后侧面保持平行固定,可以方便导线缠绕以及缠绕后能够垂直伸出,方便操作而且可以提高导线固定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逆变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逆变桥、控制装置和滤波电路,壳体10的前侧面11的中部设有输出插座30,输出插座30用于插入插头将经逆变器转变后的直流电流输出,输出插座30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12,控制开关12通过线路连接控制装置,用来控制整个逆变器的启动和关闭,壳体10的前侧面11上还间隔设有多个工作指示灯,用于指示逆变器的工作状态,方便工作人员了解逆变器的工作情况。
输出插座30的另一侧设有大功率输出接线柱组件20,大功率输出接线柱组件20包括固定板21和并排设置在固定板21上用于固定输出导线的多组接线端子24,每组接线端子24包括火线、零线和地线的接线口,输出导线穿过各个接线口,然后用螺栓固定。固定板21的两端通过螺丝22连接固定在壳体10的前侧面11上,固定板21的外侧还活动卡装有透明罩23,透明罩23用于防护输出导线,需要连接导线时将透明罩23抠下,连接完毕后再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守哲,未经尤守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2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