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丙酸仲丁酯水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1824.4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9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于美红;袁树成;杨瑞营;冯玉坤;李宪民;李竟州;彭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成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12 | 分类号: | C07C31/12;C07C53/122;C07C27/00;C07C29/128;C07C51/09;C07C51/44;C07C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酸 仲丁酯 水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酸仲丁酯水解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仲丁醇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正丁烯与水直接水和法、硫酸间接水和法。直接水合法的单程转化率低,反应中存在三相:分别为固相(催化剂),液相(水),超临界相(有机物)。其中需要分离未反应的丙酸仲丁酯的塔系,投资较高。而硫酸法制仲丁醇的工艺过程包括酯化、水解、精馏和稀酸提浓4个工序。其中,需要进行稀酸提浓步骤,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酸仲丁酯水解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投资高、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酸仲丁酯水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一端连接有丙酸仲丁酯进料管道、第一脱盐水进料管道,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连接有预热器,所述预热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连接有反应器,且连接在反应器的底部,所述反应器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管道,所述第三连接管道连接有分离塔,且连接在分离塔的一侧,所述分离塔顶端连接有仲丁醇排出管道,底端连接有丙酸排出管道,中段连接有未反应丙酸仲丁酯排出管道,所述未反应丙酸仲丁酯排出管道连接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脱盐水进料管道,所述第二混合器还连接有第四连接管道,所述第四连接管道连接有中段循环反应器,且连接在中段循环反应器的底部,所述中段循环反应器的顶部连接有第五连接管道,所述第五连接管道与分离塔连接,且连接在分离塔的一侧。
所述反应器、中段循环反应器为列管式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技术方案采用中段循环反应,增大了丙酸仲丁酯的水解转化率,使丙酸仲丁酯全部在分离塔的中段循环反应,与正丁烯与水直接水和法相比,省去了分离未反应的丙酸仲丁酯的塔系,减少了投资;与硫酸间接水和法相比,本技术方案不用进行稀酸提浓,分离塔低出来的丙酸浓度在95%以上,能耗比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混合器,2-丙酸仲丁酯进料管道,3-第一脱盐水进料管道,4-第一连接管道,5-预热器,6-第二连接管道,7-反应器,8-第三连接管道,9-分离塔,10-仲丁醇排出管道,11-丙酸排出管道,12-未反应丙酸仲丁酯排出管道,13-第二混合器,14-第二脱盐水进料管道,15-第四连接管道,16-中段循环反应器,17-第五连接管道。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混合器1,混合器1一端连接有丙酸仲丁酯进料管道2、第一脱盐水进料管道3,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4,第一连接管道4连接有预热器5,预热器5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6,第二连接管道6连接有反应器7,且连接在反应器7的底部,反应器7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管道8,第三连接管道8连接有分离塔9,且连接在分离塔9的一侧,分离塔9顶端连接有仲丁醇排出管道10,底端连接有丙酸排出管道11,中段连接有未反应丙酸仲丁酯排出管道12,未反应丙酸仲丁酯排出管道12连接有第二混合器13,第二混合器13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脱盐水进料管道14,第二混合器13还连接有第四连接管道15,第四连接管道15连接有中段循环反应器16,且连接在中段循环反应器16的底部,中段循环反应器16的顶部连接有第五连接管道17,第五连接管道17与分离塔9连接,且连接在分离塔9的一侧。
反应器7、中段循环反应器16为列管式反应器。
工作原理:
本技术方案采用将新蒸馏的丙酸仲丁酯与脱盐水进行混合后,经过预热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物料进入列管式反应器反应,反应后的物料进入分离塔进行分离,塔顶采出水解产物仲丁醇,塔底采出水解另一产物丙酸,丙酸循环利用,与丁烯进行酯化反应。塔中段侧线采出一股物料,补充一部分脱盐水进入中段循环反应器反应,中段循环反应器的反应产物返回到塔上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成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成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1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