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极吊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20602.0 | 申请日: | 2015-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5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项磊 |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领域,涉及对冶金用电炉的改进,特别是一种电极吊具。
背景技术
现代冶金行业尤其是特钢行业大多采用电弧炉作为冶炼工艺中的一种加工设备,而这类电弧炉所用的电极是脆性的碳素电极。一相电极一般是由3节电极通过螺纹连接组成一根长电极。电极连接部分的螺纹比较敏感,受到冲击力易损坏失效,加之碳素价格昂贵,如使用不当,将带来巨大损失。但实际情况是电弧炉区域配备的行车的起重量往往动辄上百吨,现有技术下行车钩头与电极直接连接,往往不能平稳控制,造成电极在起吊过程中易被破坏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吊具,目的是减小电极在使用中受到的冲击,防止其损坏,从而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电极吊具,包括设有吊环的吊具本体、吊钩和缓冲弹簧,所述吊钩的与所述吊具本体活动插接,并在所述吊钩的上端设有限位销,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吊具本体和所述吊钩上。
所述吊具本体包括外壳和旋转顶盖,所述旋转顶盖通过平面推力轴承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设有与所述限位销相配合的槽。
所述吊钩下端设有若干径向伸出的钩头,所述吊钩为整体成型结构。
所述吊钩表面具有淬火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通过吊具与行车相连,使用时吊具起缓冲作用,减小了电极所受的冲击,具有防止电极损坏,降低冶金成本的效果。
推力水平轴承载荷较大,吊具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能让吊钩自由旋转,从而能在起吊时对吊钩位置进行调整。
多个钩头便于起吊时进行吊钩位置与方向的选择。
表面淬火提高了吊钩表面硬度,改善了钩头的耐磨性,提高了吊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
1、吊环;2、外壳;3、限位销;4、旋转顶盖;5、平面推力轴承;6、缓冲弹簧;7、吊钩;8、钩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吊具,包括吊环1、吊具本体、缓冲弹簧6和吊钩7。吊环1安装在吊具本体上用于连接行车吊钩。缓冲弹簧6套在吊钩7外,其两端分别连接到吊具本体和吊钩7,在吊钩7与吊具本体间起缓冲作用。
吊具本体包括外壳2、旋转顶盖4和平面推力轴承5。旋转顶盖4通过平面推力轴承5安装在外壳2内。旋转顶盖4与吊钩7活动插接相连。吊钩7上端穿过旋转顶盖4并设有限位销3,限位销3与旋转顶盖4上表面的槽相配合。
限位销3则能防止吊钩7向下脱落,同时令吊钩7与旋转顶盖4一起旋转,从而能在起吊时对吊钩7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平面推力轴承5载荷较大,保证吊具的可靠性。旋转顶盖4下部为与平面推力轴承5相连的管轴,吊钩7的插接杆部分设有与管轴口部相对的台阶面,起到限位作用。
吊钩7下端设有若干径向伸出的钩头8,便于起吊时进行吊钩7位置与方向的选择。吊钩7采用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质量小而牢固。生产时对吊钩7进行表面淬火,提高了表面硬度,改善了钩头8的耐磨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使用该吊具后,电炉运行十分稳定,因电极起吊导致螺纹破坏所带来的损失大大降低。年均发生电极损坏的次数已由11次降至2次以下,按每节电极1.1t,每吨10万元计算,可产生效益99万元,有效减少了冶金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0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