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20075.3 | 申请日: | 2015-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4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冯磊;贾兆国;张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华博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侯德玉 |
| 地址: | 250308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去除水中二氧化碳的除碳器。
背景技术
天然水中都溶解有一定的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成分。而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容易腐蚀金属,并会在除盐系统中增加阴树脂的负担,因此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是水处理工艺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现在常用的除碳器有两类,分别为鼓风式除碳器和真空式除碳器。鼓风式除碳器主要由本体、填料层、中间水箱等组成。除碳器的本体是用采取防腐层处理的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其内部的填料也有多种。水从除碳器的上部进入,经过填涂料层后,从下部排入中间水箱中。而用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则从除碳器的底部送入,空气经填涂料层后从上部排出。经过处理的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但是,在空气通过填涂料层从其上方排出时受到填涂料层的限制,排气受到阻碍,使得没有及时排出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次溶解于水中,导致除碳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通畅,除碳效果好的除碳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除碳器,包括壳体、填料层和中间水箱,壳体上方一侧设有进水管,填料层为圆盘状固定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填料层将壳体内腔分为未除碳腔和除碳腔,所述的填料层中设有若干通风管,通风管的顶端均与出风腔连通,底端穿透填料层与除碳腔相通,出风腔为圆盘状,位于填料层的上方;出风腔的顶部设有出风管,出风管底端与出风腔连通,顶端与外界相通;在壳体下方侧壁设有与除碳腔连通的进风管,进风管的进风口在填料层的下方并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所述进风管轴线与填料层底面的交点和填料层轴线与填料层底面的交点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风腔圆盘的直径小于填料层圆盘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风管均匀布置于填料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出口与抽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风管与鼓风机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从进风管送入的空气以较短的距离、与水流方向较小的夹角与水接触,提高了送入空气的顺畅性,提高了除碳效率。填料层上设置的通风管使得从上部流下的水和从底部流出的空气不同通道,提高了空气流出的顺畅性,实现了及时将从水中吸出的二氧化碳送出,提高了除碳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料层与通风管、出风腔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中:1壳体,2填料层,3中间水箱,4通风管,5出风腔,6出风管,7进水管,8出水管,9进风管,10抽风机,11未除碳腔,12除碳腔,13支撑架,14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该除碳器,包括壳体1、填料层2和中间水箱3,所述的壳体是一个圆筒形设备,壳体1一般都是由金属制造而成,为了防止腐蚀一般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壳体1上方侧面设有进水管7,进水管7连接上一工艺环节处理后的水或者天然水。水进入壳体内部穿过填料层后进入中间水箱,再由设置在中间水箱底部的出水管8流出至下一工艺环节或直接作为最终净化水储存。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填料层2为圆盘状,圆盘的直径与壳体内腔直径相当,通过填料层2底部的支撑架13固定,支撑架13一端固定连接填料层2的底部,一端固定在壳体内腔底部的壁面上。填料层2将壳体内腔分为了两个腔室,分别为未除碳腔11和除碳腔12,其中,填料层2顶部的腔室为未除碳腔11,填料层2底部的腔室为除碳腔12。填料层2圆周面与壳体内腔壁面间有间隙,但由进水管7输送来的没有除碳的水不会经过该间隙流至填料层底部的除碳腔12,而是全部通过填料层的填料后才能流至除碳腔12。
填料层2的填料有多种,可以采用瓷环、蜂窝格纸、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在填料层2中设有若干通风管4,通风管4垂直于填料层的顶面贯穿填料层2。通风管4顶端均与出风腔5连通,底端穿透填料层2与除碳腔12相通。其中,出风腔位于填料层的上方位置,也为圆盘状,进一步地,该圆盘的直径明显小于壳体内腔的直径,保证出风腔圆盘圆周面与壳体内腔内壁间有一定的距离,来自进水管7的水流可以通过出风腔圆盘圆周面与壳体内腔内壁流至填料层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华博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华博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00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气浮溶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化工废液负压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