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板桩挡土墙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17813.9 | 申请日: | 2015-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6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明;干飞;朱春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永固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27/12;E02D27/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板桩 挡土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墙结构改进,具体涉及高填方和挖方边坡支挡技术中的一种新型折板桩挡土墙,属于土木工程中边坡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因为边坡工程支护对象是天然介质,有因地而异、条件复杂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案效果差别很大,也是工程事故率最大一个领域。因此在整个大土木工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边坡工程支护分挖方与填方支护两种类型的挡土墙。一般情况下,填方挡土墙比挖方挡土墙技术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是边坡工程中最难处理的工程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建设规模增大,挖方挡土墙的数量、高度、复杂程度都越来越大,形成大量的复杂高填方边坡工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填方支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要求,需要引入更合理的新技术。特别是对于基岩面较低,层面倾角较缓,或者倾向与边坡相反的高填方工程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支护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桩板锚拉挡土墙由于锚拉条件不好,需要设置很长的锚杆或锚索,除工程造价太高以外,技术上往往难以实施;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高度8-10米以下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工程成本增加很快,而且计算模型也存在问题,在高填方边坡中没有优势;悬臂桩挡土墙虽然设计方法上是完善的,但成本太高;加筋土挡墙在经济上是最佳的,但受填料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变形量也是所有挡墙中最大的,在很多情况下受到限制;双排门字形抗滑桩挡土墙除工程成本太高以外,前后桩的受力关系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看法;其他类型的挡土墙在支护高度长的情况下都受到限制,没有应用的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能力提高、造价低、对场地要求低的折板桩挡土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折板桩挡土墙,包括由若干基桩和基础承台梁构成的下部桩基础,基桩嵌入坡底岩层或土层中,各个基桩露出端通过基础承台梁连接。在基础承台梁上设有前后两排立柱,前排立柱由若干间隔设置的前柱构成,后排立柱由若干间隔设置的后柱构成,前柱和后柱错位设置,每根前柱和与之相邻的左右两后柱之间通过折板连接,从而使前柱和后柱形成锯齿形挡土结构。折板上设有排水孔;所有前柱上端以及所有后柱上端分别通过顶梁连接。
相邻两前柱和该两前柱之间的后柱三者之间形成锯齿口,在每个锯齿口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三角形隔板,隔板同时与两边折板相连。
所述基桩至少由两排构成,前排为受压桩基础,后排为受拉桩基础。
优选地,前排受压桩基础与前柱一一对应且对齐布置,后排受拉桩基础与后柱一一对应且对齐布置。
根据需要,每根受压桩基础可以与对应的前柱、每根受拉桩基础可以与对应的后柱分别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构件,这时可以不设基础承台梁,以适用于挖方挡墙。
前排受压桩基础和后排受拉桩基础露出端分别通过基础承台梁连接;前后两排立柱分别设置在与前排受压桩基础和后排受拉桩基础对应的基础承台梁上。
本折板桩挡土墙用作挖方挡墙时,可以不设基础承台梁,从而简化为另一种结构,即包括由前排受压桩基础和后排受拉桩基础构成的下部桩基础,下部桩基础嵌入坡底岩层或土层中,前排受压桩基础和后排受拉桩基础错位设置;在每根受压桩基础上设有对应的前柱,在每根受拉桩基础上设有对应的后柱,每根受压桩基础与对应的前柱、每根受拉桩基础与对应的后柱分别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构件;每根前柱和与之相邻的左右两后柱之间通过折板连接,从而使前柱和后柱形成锯齿形挡土结构;折板上设有排水孔;所有前柱上端以及所有后柱上端分别通过顶梁连接。即该结构不设基础承台梁,前后两排立柱直接由下部对应的基桩向上延伸构成。其它结构与有基础承台梁的折板桩挡土墙相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意义上的挡土板结构与桩体巧妙连接,形成一个折板组合梁结构,使挡土板成为组合梁中的一部分,受力合理,大大提高了挡土墙的承载能力,造价明显低于传统挡土墙。
2、基础对地基要求相对较低。因为采用桩基础,不需要像重力式那样的地基承载力。另外,桩基础受力简单,主要是受拉、压,改变了传统抗滑桩以受弯为主的状态,对地基的要求相对简单。
3、边坡后面没有锚拉结构,填方区空敞、明确,有利于快速、大规模填方。填方碾压限制条件少,利于高质量填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永固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永固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7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空气滤清器
- 下一篇:一种齿状倒T字形立体钢塑格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