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SF6气体纯度仪恒温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16883.2 | 申请日: | 2015-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滑鹏;肖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f sub 气体 纯度 恒温室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室,适用于测量SF6气体纯度。
二、背景技术
SF6气体以其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因SF6气体的绝缘特性受杂质影响很大,需要经常测量气体的纯度,导致对SF6气体纯度分析仪的大量需求。由于SF6气体没有光谱吸收特性,出于经济性考虑,大多情况也只能采用热导法测量气体纯度。采用热导法检测时,很多产品都存在温漂问题(即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检测同一气体,其结果相差很大),这样导致测量结果存在很大误差。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恒温室,配合安装世界上最先进的TCD传感器(8),可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快速准确的测量出SF6气体的纯度(百分含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SF6气体纯度现场检测方法。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来实施的:它由材质为3021电木板的左侧板(11)、右侧板(13)、底板(14)和盖板(10)装配组成一个保温箱体,起支撑和保温作用;由加热管(2)、导热铝垫(3)、温控开关(4)、PTC陶瓷加热片(5)、气路模块(6)、铜接头(7)、TCD传感器(8)、铂电阻(9)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测量系统,装配在保温箱体中,PTC陶瓷加热片(5)提供热量,铂电阻(9)实时测量气路模块(6)温度,实现恒温控制;被测气体通过进气管接头(1)通入加热管(2),加热管(2)被加热段折弯成M形状,并将与加热管(2)接触的导热铝垫(3)上加工出相同形状的安装槽,保证配合良好,延长气体加热路径,提高传热效能;被测气体被预热后导入测量室(16),通过气体扩散进入TCD传感器(8)的微型导热池(17)内进行测量;TCD传感器(8)和气路模块(6)之间加装密封垫(18)保持密封,形成一个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测量室(16),排除外界杂质干扰。因为测量系统装配在保温箱体中,只有进气管接头(1)、出气管接头(15)、温控开关(4)导线、PTC陶瓷加热片(5)导线、铂电阻(9)导线和TCD传感器(8)导线穿出保温箱体连接外部气路和电路,能有效减少热量损失,使测量环境保持稳定,还能够缩短初次测量时加热时间,节能、高效。
3、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以下优点
(1)综合性:因测量管路全密封,被测气体进入测量室前(16)已进行预热,测量系统安装在保温箱体中,故本设计具有响应快、测量结果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精确度高和环保节能的优点。
(2)测量气体浓度使用TCD传感器(8),测量精度高,使用寿命可长达十年以上。
(3)结构简单,安装、操作快捷方便,工作稳定、可靠。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管(2)和导热铝垫(3)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做详细描述。
恒温室由PTC陶瓷加热片(5)提供能量,PTC陶瓷加热片(5)具有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的优点,它与气路模块(6)紧密接触传递热量;气路模块(6)选用2A12材质,黑色阳极氧化处理,吸热速度快;为提高传热效率,装配时可在PTC陶瓷加热片(5)与气路模块(6)之间填充导热硅脂。通过铂电阻(9)实时测量温度即可以方便的控制PTC陶瓷加热片(5)的发热量,调节气路模块(6)的温度,保证TCD传感器(8)可以在一个稳定的温度下工作。
PTC陶瓷加热片(5)另一面紧贴导热铝垫(3),导热铝垫(3)与加热管(2)紧密配合,通过热量传递给加热管(2)内的被测气体进行预热。加热管选用内径为2mm的紫铜管,既能节省气体又能起到快速加热管内气体的作用。为延长气体加热路径,提高传热效能,将加热管(2)被加热段折弯成M形状,并将与加热管接触的导热铝垫(3)加工出相同形状的安装槽,保证配合良好。
左侧板(11)、右侧板(13)、底板(14)和盖板(10)都选用导热系数低(0.23W/m.k)、机械强度高的3021电木板制作,不吸水、不导电、易于加工,装配后形成一个保温箱体,可以在箱体内部维持一个温度稳定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6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