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蛹虫草双面出草式栽培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4492.7 | 申请日: | 2015-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2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窦小佳;王琨;马斌;许鹏飞;夏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1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双面 出草式 栽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的栽培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蛹虫草双面出草式栽培容器,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蛹虫草生产常采取玻璃瓶单面出草方式进行栽培管理,实际生产中,培养基常常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底部培养基也常可以表现与出草面正常的生理变化——转色、扭结,而无空间供其生长,这些均使得培养基过于浪费。
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蛹虫草培养基利用率,在相同周期内,生产出更多的子实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蛹虫草双面出草式栽培容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罩(3),所述环形罩(3)上部设和其连接的上口环盖(2)、上口透明罩(1),环形罩(3)下部设和其连接的下口环盖(4)和下口透明罩;
所述上口环盖(2)、下口环盖(4)将环形罩(3)上下口闭合,所述上口环盖(2)和环形罩(3)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连通的通孔(5);
所述上口透明罩(1)、下口透明罩(6)和环形罩(3)配合时,环形罩(3)和上口透明罩(1)、下口透明罩(6)形成连通。
所述环形罩(3)和上口环盖(2)、下口环盖(4)采用卡接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采取双面出草的方式,在原有投入成本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物转化率;本实用新型在同一生育周期内,实现对蛹虫草培养基的加强利用,增多子实体单产,增加有效面积采收量,经济又实用;2)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形式,且各部件之间易拆卸组装,因此在需要进行采收时,将透明罩取下便可高效的实现采收;3)本实用新型前期培养采用上口环盖、下口环盖对环形罩的闭合,避免了前期因透光造成对菌丝不利的培养;4)本实用新型在上口环盖和环形罩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连通的通孔,提高了灭菌蒸汽的流动,提高了灭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口透明罩、2为上口环盖、3为环形罩、4为下口环盖、5为通孔、6为下口透明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罩3,所述环形罩3上部设和其连接的上口环盖2、上口透明罩1,环形罩3下部设和其连接的下口环盖4和下口透明罩;
所述上口环盖2、下口环盖4将环形罩3上下口闭合,所述上口环盖2和环形罩3侧面设有对应设置的和外界连通的通孔5;
所述上口透明罩1、下口透明罩6和环形罩3配合时,环形罩3和上口透明罩1、下口透明罩6形成连通。
所述环形罩3和上口环盖2、下口环盖4采用卡接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利用该种栽培容器作为蛹虫草双面出草式栽培容器,先将环形罩3和下口环盖4组合,加入40克左右大米培养基和70毫升营养液,盖上上口环盖2,杀菌冷却后接种;然后移入培养室20-25℃下发菌,培养7-10天待菌丝穿透后,取去上口环盖2,套上透明罩1,开始补充光照,进行单面出草管理,至10-15天,取去下口环盖4,套上透明罩6,进行双面出草管理,直到采收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能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4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