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冲茶机的茶叶识别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3525.6 | 申请日: | 2015-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0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黎志航;钟进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丰和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李玉峰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冲茶 茶叶 识别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冲茶机的茶叶识别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智能冲茶机已可基本实现自动控制水温、水量、冲茶时间等操作,但大多研究关注的只是操控技术,其功能仍然只是基于和停留在一系列冲泡茶水的动作过程中,而针对耗材茶叶的相关功能并不多。然而,茶叶领域博大精深,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茶叶冲泡方式不尽相同。冲泡方法有误的话,会直接影响茶水的口感和品尝,从而影响人们用茶品茶的兴趣和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同一类型的茶叶,其不同的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其品质均会带来差别,因此很容易出现假冒伪劣的茶叶产品,普通的消费者很难鉴别。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茶叶供应商的利益,不利于茶文化的推崇、以及茶叶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识别茶叶的智能冲茶机的茶叶识别控制装置,通过RFID电子标签射频读写技术,实现茶叶的识别并获得泡茶参数,方便用户的操作;同时,可实现茶叶供应商的授权认定,杜绝假冒伪劣商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冲茶机的茶叶识别控制装置,包括茶叶罐、茶叶输送部件、驱动电机;所述茶叶输送部件设置在茶叶罐内,其一端与驱动电机联接,另一端对应于茶叶罐的茶叶出口;所述驱动电机与冲茶机的驱动控制模块连接;此外,还包括电子标签、RFID模块;所述电子标签设置在茶叶罐的外侧面上,所述RFID模块其位置与电子标签对应、且与所述驱动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可以粘贴在茶叶罐的外侧面上,电子标签数据包含:茶叶供应商、生产日期、茶叶种类名称、泡茶参数(泡茶温度、泡茶时间、茶叶量、冲泡次数等)及计数输送茶次数等。计数输送茶叶次数是指每一罐茶叶有限次数输送出茶叶,在有限次数内正好把这罐茶叶用完,防止将其他茶叶倒入还能继续泡茶。本实用新型采用RFID模块,通过射频读取电子标签数据信息,然后发送给驱动控制模块启动设备进行冲泡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承座、连接外花键、连接内花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承座上;所述连接外花键设置在茶叶罐上、且与茶叶输送部件连接;所述连接内花键套设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连接外花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RFID模块设置在支承座上。这样,茶叶罐可以方便地取出,从而便于更换粘贴其上的电子标签。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茶叶输送部件为螺旋弹簧、且位于茶叶罐内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通过电子标签识别茶叶种类,并按照所包含的泡茶参数(泡茶温度、泡茶时间、茶叶量、泡茶次数等)进行冲泡,不仅方便了操作,而且能够为用户带来口感适宜的茶水。
(2)通过读取电子标签启动冲泡过程,实现对茶叶的识别,即只用指定的茶叶,从而实现茶叶供应商的授权认定,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茶叶罐的结构示意;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中:茶叶罐1,茶叶输送部件2,驱动电机3,电子标签4,RFID模块5,支承座6,连接外花键7,连接内花键8,茶叶罐盖9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冲茶机的茶叶识别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包括茶叶罐1、茶叶输送部件2、驱动电机3、电子标签4、RFID模块5、支承座6、连接外花键7、连接内花键8。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承座6呈“L”型,茶叶罐1位于支承座6的底面上,驱动电机3固定在支承座6的底端。如图3和图4所示,茶叶输送部件2为螺旋弹簧、且位于茶叶罐1内的底部;茶叶罐1的底部呈“V”型,便于剩余茶叶聚集在底部而便于输送。连接外花键7设置在茶叶罐1上、且与茶叶输送部件2连接,连接内花键8套设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见图2)、且与连接外花键7可拆卸式连接。
电子标签4内带有芯片,其表面涂有不干胶,如图3和图4所示,粘贴设置在茶叶罐1的外侧面、连接外花键7的正上方。RFID模块5设置在支承座6上(见图2),其位置与电子标签4对应(见图1)、且与驱动控制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丰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肇庆丰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3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