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提柄的香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0540.5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0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郭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云华 |
主分类号: | A47G33/00 | 分类号: | A47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提柄的香篆。
背景技术
香篆是一种专门用来燃点香粉的模具,古时的佛堂书斋闺阁里,人们常把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点燃后循序燃尽,这种用香的方式称之为“香篆”,也叫“香印”或“香拓”,其使用方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铺灰,铺底香灰“压”是关键,压香灰在于平整,却不可压得太实,最好在压好的香灰上再铺上一层使用过的香灰,再用香压轻轻地压一遍,不要太实平整为好,以便香粉在燃烧中有氧气及时供给;2、打篆,将香篆模轻轻的平放在铺好的炉灰上,用香匙将香粉填在模子上,中间轻轻晃动一下模子,然后填满,轻轻向上提起模子,要尽量避免印出来的香篆散掉;3、燃篆,在图形或字样的一端点燃香篆,使其以此燃尽。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香篆一般包括手柄和篆盘,其结构为:篆盘盘面上设有镂空连续的篆槽,篆盘中心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内设有与其旋接配合的手柄,而这种香篆无法保证手柄与篆盘之间无缝隙连接,因此会造成香篆在取出时篆香断裂的现象,从而导致篆香无法焚烧干净,造成极大的浪费,且由于手柄和篆盘是分离的,因此在不用时也不便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提柄的香篆,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篆盘1,该篆盘1整体为圆柱形 结构,所述篆盘1的圆周处向上垂直延伸出一圈挡圈2,该挡圈2的两侧向上延伸出提柄3,所述的篆盘1上开设有连续且镂空的花纹图案槽4。
所述两侧的提柄3上开设有镂空的孔槽5。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提柄和篆盘是为一体的,且提柄是设在挡圈两侧的,因此在将香篆取出的过程中整体会比较平稳,不会造成残留在篆盘的香粉到处乱撒的现象,也杜绝了香篆在取出时篆香断裂的现象,从而能够使篆全部焚烧干净,不会造成浪费,且便于收纳,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篆盘1,该篆盘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篆盘1的圆周处向上垂直延伸出一圈挡圈2,该挡圈2的两侧向上延伸出提柄3,所述的篆盘1上开设有连续且镂空的花纹图案槽4。
所述两侧的提柄3上开设有镂空的孔槽5。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提柄和篆盘是为一体的,且提柄是设在挡圈两侧的,因此在将 香篆取出的过程中整体会比较平稳,不会造成残留在篆盘的香粉到处乱撒的现象,也杜绝了香篆在取出时篆香断裂的现象,从而能够使篆全部焚烧干净,不会造成浪费,且便于收纳,利于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作进一步地阐述:
香篆使用时,先将香炉内香灰铲松拌匀;再用专用平底灰押将香灰压实压平,将专用香纂放入香炉中心位置;然后,用香勺取适量香粉放入篆盘1内,用刮铲将香粉均匀刮入花纹图案槽4中,刮时要静心养气,用力均匀,如有多余香粉用斜形刮铲铲出放入香粉罐;接着,提纂时,要集中精神,双手握住两侧的提柄3,在提篆过程中双手用力要均匀,轻轻往上一提,将香纂取出;最后,用软管专用点粉打火机点燃香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云华,未经郭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0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