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污泥热解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9994.0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0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彦林;杨志刚;吕雷;刘立;尹志福;南蓓蓓;王梓民;朱世东;张永强;张淑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10G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熊雁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验用含油污泥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类含油污泥总量达500余万吨。这些油泥组成性质复杂、稳定性高、处理难度大,且平均含油率在15~20%左右,若不加处理就地填埋或堆放,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石油资源。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人员就开始着手进行含油污泥处理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了多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及工艺,如焚烧法、溶剂萃取法、调质-机械分离法、热解法、生物处理法、固化法等。其中,热解技术作为一种能源回收型油泥热化学处理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该技术适用于经过减量化处理后的含油污泥,对污泥中的油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处理比较彻底。与传统的焚烧法相比,该技术节约能源,而且产生的烟气少,减少了大气污染,是国际上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现有的含油污泥热解设备由于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不适于实验室内开展含油污泥热解实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配套设备少的实验用含油污泥热解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含油污泥热解设备,依次连接的热解装置、冷凝器、液相收集器以及液相分离器组成;热解装置由热解炉、加热装置以及温控系统组成;加热装置安装在热解炉炉膛侧壁上,温控系统与加热装置相连;热解炉连接冷凝器;热解炉顶部设有一进料口,底部设有炉渣排料口,内部安装有搅拌器。
所述的冷凝器还连接有尾气收集装置。
所述的热解炉顶部还连接有超压保护器。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SiC加热棒。
所述的加热装置外侧还设有一玻璃纤维保温结构。
所述的含油污泥热解设备还设有一底座,底座与玻璃纤维保温结构相连接。
所述的搅拌器为螺杆式搅拌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装置结构庞大复杂、成本高和效率差的缺点;通过搅拌解决了含油污泥热解装置容易结焦问题;通过超压保护系统解决了含油污泥热解装置安全问题;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在取得环境效益的同时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含油污泥热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样口,2-热解炉,3-螺杆式搅拌器,4-加热棒,5-温控系统,6-炉渣排料口,7-超压保护器,8-冷凝器,9-液相收集器,10-尾气收集装置,11-液相分离器,12-玻璃纤维保温结构,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含油污泥热解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依次连接的热解装置、冷凝器8、液相收集器9以及液相分离器11组成;热解装置由热解炉2、加热装置以及温控系统5组成;加热装置安装在热解炉2炉膛侧壁上,温控系统5与加热装置相连;热解炉2连接冷凝器8,热解炉2顶部设有一进料口1,底部设有炉渣排料口6,内部安装有螺杆式搅拌器3。冷凝器8还连接有尾气收集装置10;热解炉2顶部还设有一超压保护器7。加热装置为SiC加热棒4,环绕在热解炉2的炉膛外侧。加热装置外侧还设有一玻璃纤维保温结构12。含油污泥热解设备还设有一底座13,底座13与玻璃纤维保温结构1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活性白土催化剂加入到预处理的含油污泥中(质量比为2~3:100),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热解炉2中进行热解反应,并以60~80 r/min的速率进行搅拌,升温速率、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由温控系统5控制,升温速率为10~15 ℃/min,热解温度为450~500 ℃,热解时间为60~90 min,在反应过程中热解气体通过冷凝器8冷却变成液体进入液相收集器9,并通过液相分离器11进行油水分离,不凝结气体进入尾气收集装置10。
含油污泥组成:油含量为31.5wt%,水含量为8.1wt%,泥砂含量为60.4wt%。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9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化轴及干化轴组
- 下一篇:钻井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