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BD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08395.7 | 申请日: | 2015-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4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铁成;蔡永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琦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bd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OBD连接器。
背景技术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诊断系统”。这个系统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有可能引起排放超标的情况,会马上发出警示。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灯(MIL)或检查发动机(CheckEngine)警告灯亮,同时OBD系统会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标准的诊断仪器和诊断接口可以以故障码的形式读取相关信息。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使用时,将OBD接头接到与诊断仪器相连的OBD连接器上,OBD接头的楔形凸起部卡入到OBD连接器的卡口中,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即OBD接头在拔出OBD连接器时,较为难拔,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方便OBD接头拔出的OBD接口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BD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一端设有与OBD接头连接的连接器外框,另一端设有由所述连接器本体上延伸出来的导线,所述连接器外框内设有若干pin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框的上顶面设有一方形卡口,所述卡口离所述连接器本体最近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外框上顶面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楔形块,其斜边所在平面为与所述第一斜面完全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斜面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槽中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完全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本体与所述导线间设有一段网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外框的端面设有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斜面,便于OBD接头从OBD连接器中滑出,便于拆卸,提高了检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其中:2-连接器本体;4-连接器外框;8-pin针;10-卡口;12-第一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器本体2,所述连接器本体2一端设有与OBD接头连接的连接器外框4,另一端设有由所述连接器本体2上延伸出来的导线,所述连接器外框4内设有若干pin针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框4的上顶面设有一方形卡口10,所述卡口10离所述连接器本体2最近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12,所述第一斜面12与相邻的所述连接器外框4上顶面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OBD接头接入到连接器外框4中,OBD接头的楔形凸起卡入到方形卡口10中,进行诊断,当诊断完成后,把OBD接头从连接器外框4中拔出,此时楔形凸起的斜面在第一斜面12上滑动从而连接器外框4中滑出,该方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OBD接头难以从拔出的确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楔形块,其斜边所在平面为与所述第一斜面12完全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12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斜面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槽中后,所述第一斜面12与所述第二斜面完全贴合。
采用该结构,将楔形块卡入到第一斜面12上,此时,原本的斜面变成了直角边,此时,在OBD接头卡入到连接器外框4中后,此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本体2与所述导线间设有一段网尾。
设置网尾结构,能起到放摇摆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外框4的端面设有若干通孔。
设置通孔,通过紧固件将ODB接头与连接器外框4连接在一起,起到固定的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琦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琦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8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