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漏光式耳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07900.6 | 申请日: | 2015-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8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金伦;余新;吴海全;师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光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漏光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是一种常见的音频终端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其除了原有的音频播放以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在发声单元上设有USB等数据接口,直接通过数据接口传入数据解析并播放。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数据接口的头戴式耳机中,其为了指示数据接口的工作状态,一般会在数据接口的旁边设置信号灯,通过不同的发光模式表示数据是否传输、数据接口是否正确连通等。由于信号灯和数据接口相邻设置,而数据接口多为标准件,其密封性一般,导致光线容易从数据接口中漏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漏光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数据接口的头戴式耳机容易在数据接口处发生漏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防漏光式耳机,包括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PCB基板,所述PCB基板上设有彼此相邻的数据接口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LED芯片、遮光块和导光柱,所述遮光块中部开设有可供所述LED芯片置入的通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导光缺口和可供所述数据接口伸出的数据缺口,所述导光柱一端伸入所述通腔,另一端伸出所述导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的由导光材料制成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设置于所壳体外侧相邻所述导光缺口处,且其一端连接至所述导光柱。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侧还设有用于扩散光线的荧光部,所述荧光部紧贴于所述发光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凹腔,所述导光缺口和所述数据缺口均设置于所述凹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可封闭所述凹腔的封盖,所述封盖通过软性材料与所述壳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漏光式耳机,其可发光的LED芯片放置于遮光块的通腔内,通过导光柱将光线导出壳体外,整个传播过程都在密闭的环境中,光线不易在传播中漏出进入数据接口,导致数据接口漏光,其防漏光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漏光式耳机的发声单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漏光式耳机的发声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在图示中只示出了发生单元1的结构,应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包括头戴耳机所需的其他结构,例如头带、数据线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漏光式耳机包括发声单元1,发声单元1包括壳体13和设置于壳体13内的PCB基板14。在PCB基板14上设有彼此相邻的数据接口144和发光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发光组件包括LED芯片141、遮光块142和导光柱143。在遮光块142的中部开设有通腔,LED芯片141放置于通腔内,并安装在PCB基板14上。壳体13上开设有导光缺口111,导光柱143采用可导光的材料制成,其一端伸入通腔内,另一端伸出导光缺口111。当LED芯片141发光时,其光线被包围在通腔内,无法越过遮光块142漏出,通腔内的光线射入导光柱143,沿着导光柱143从导光缺口111发射出,完成光线从LED芯片141到壳体13外的传播过程。
数据接口144设置在PCB基板14上,在壳体13上还开设有数据缺口112,数据接口144的前端从数据缺口112伸出发声单元1外。
本实施例中防漏光式耳机,在发光组件工作时,光线从LED芯片141发出,被遮光块142遮挡,经由导光柱143从导光缺口111射出壳体13,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漏光,光线也不会从数据接口144漏出到壳体13外。这种防漏光结构与数据接口144无关,即使直接购买采用市场上各类普通的数据接口144,也能保证不发生漏光,其实现成本低,发光、遮光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7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机防风降噪机构及耳机
- 下一篇:耳机插座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