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片电子锁和电子钥匙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07044.4 | 申请日: | 2015-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吕茅利;王永革;卢新亮;李红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泰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29/08;E05B15/14;E05B15/16;E05B19/02;E05B19/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濮云杉 |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电子锁 电子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电子锁和电子钥匙,具体的讲是一种可防暴力开启的叶片电子锁和与该所匹配使用的钥匙。
背景技术
电子锁是目前一些特定领域常用到的一种锁具形式,它是通过锁体或钥匙体内的电源和电路,对插入锁芯内的钥匙进行权限判断来控制解锁或闭锁。传统的电子锁大多体积较大,并且在开锁时所需驱动电机的电流较大,消耗的功率也较大,这就使得目前的电子锁不适合做挂锁或小型锁。尽管目前市面上具有采用微型电磁铁控制的智能锁芯,但是这种锁芯对震动、强磁防护比较弱,造成其防技术开启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我国对电子锁的行业标准,所有电子锁都必须配备机械解锁方式,防止电子解锁失效时不能正常解锁。而目前所有具有机械解锁的电子锁,其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均是独立的,在电子解锁正常的情况下,通过机械方式同样可以解锁,而机械解锁是很容易被破解的,这就使得电子解锁的防盗方式形同虚设。国外的一些电子锁没有机械解锁结构,如果电子解锁失效后,只有破坏和更换整个锁芯方能解锁。
同时,与电子锁匹配的智能钥匙在解锁时通常需要钥匙内的芯片与电子锁的芯片之间通信进行电子验证,而智能钥匙上的通讯结构一般是设置在钥匙头的前端部,这样能够在插入钥匙时钥匙头的前端部能够接触或非常靠近电子锁的通讯部件,实现通信。但由于智能钥匙通常是处于开放空间的,因此会在携带或使用中磕碰到钥匙头的前端部,造成通讯结构的磨损,而且这种智能钥匙的通讯结构也是易在潮湿环境中锈蚀和短路的,当智能钥匙淋雨或掉入水中后,智能钥匙中的通讯结构和内置的芯片极易被损坏,而损坏后的通讯结构和芯片将不能和电子锁进行电子验证,导致钥匙合法但不能解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片电子锁和电子钥匙,对机械和电子同时进行双重模式的解锁认证,以加强解锁的合法性和提高锁芯的安全性,同时符合行业对机械解锁的标准和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电子锁,在锁芯壳内设有解锁电机、锁胆和感应线圈,在锁孔中设置具有锁胆叶片且通过所述锁胆叶片的不同运动位置能够控制锁胆转动或闭锁的叶片单元;和
在锁芯壳内锁孔入口和所述叶片单元之间设有触发弹子,触发弹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锁孔中,触发弹子根据受到的外界压力使设有触发杆弹簧的触发杆与连接电路板的触点接触或分离,解锁电机设于电机支架上并连接所述电路板,解锁电机上还设有能转动的解锁凸轮,在锁胆的下侧面设有周壁为斜面且上小下大的盲孔,锁芯壳内还设有可插入盲孔且转动锁胆时能够被盲孔的斜面周壁推出盲孔的解锁弹子,解锁弹子上设有用于复位的解锁弹子弹簧,所述的解锁凸轮转动后能够支撑或脱离解锁弹子的底面。
通过插入具有与叶片单元锁胆叶片的齿槽相匹配蛇形槽的合法钥匙,使锁胆叶片运动到解锁位置,从而使锁胆解除与锁芯壳之间的限位,再通过电子锁内的感应线圈与钥匙进行通信,电子锁的内置芯片进行电子认证,通过电子认证后电子解锁部分解锁,便可转动锁胆解锁。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电子锁由于电子解锁和机械解锁的结构是一体的,因此其体积比常规的电子锁都要小。在没有外界物体插入锁孔时,锁芯壳内的解锁凸轮是平置并与解锁弹子间隔的,电子解锁部件处于解锁状态,目的是当电路意外损坏或无电情况下,合法的钥匙仍然可以进行机械解锁,避免因电路故障或电池问题造成电子锁彻底打不开的情况。当锁孔插入钥匙或其它异物触发弹子接通电路后,解锁凸轮才旋转并支撑住解锁弹子阻止解锁弹子下落,当电子认证通过后解锁凸轮再恢复到初始的平置状态。这样的好处是,当电路故障或锁芯电池没电后,仅通过机械方式依然能够顺利解锁,而在电子解锁正常时,必须通过电子认证才能够解锁。如果暴力破解机械解锁部分后,电子解锁部分仍然能够保证锁芯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驱动电机只在电子认证的时候对解锁凸轮进行转动,对解锁电机而言平时基本处于空载状态,而且解锁凸轮的大小和重量都不需要很大,因此即使在电机工作时需要的电压和电流也是很小的,这样能够极大延长锁芯内电池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泰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泰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7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