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5901.7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华勐志;白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羽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背 认证 装置 手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针对大规模使用者,或者是小规模使用者的通过统制,或者为了保证安全而进行的必要的个人识别的安全措施或认证系统,会使用磁卡,RF卡,灵敏度高的卡等等。但是利用带磁性的卡的个人识别方式,并不能从本质上比避免带磁性的卡的丢失,盗用,误用,并且带磁性的卡还有个缺点,对于大规模使用者来说,因为给个人的卡数增多,导致经济负担变大。所以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并且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开发了运用使用者自身的身体特点认证,使用者的出身确认与认证以及安全通过统制使用的生物体认证识别系统。
在生物体识别系统中,一般采用指纹认证识别系统。针对使用者有固定的指纹这一点来说,是个人识别系统的优点所在。通过识别人的表皮位置上的指纹模型和完整的图像进行指纹认证。但是,指纹识别系统有一定弊端。指纹识别时需要抽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但是劳作现场的劳动者或者军人,很难获取完整良好的指纹,这不仅仅使系统性能低下,而且手汗,手伤或其他外部感染,都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低下。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出现了手背认证系统,通过皮下静脉图像识别认证,也就是手背静脉图像的识别认证系统,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固定使用者手的位置。但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柱形物体作为手柄,认证者需要将手抓握在棒体等柱形物上进行认证,由于每个认证者的生活习惯不同,造成抓握姿势无法固定,容易导致认证无法不完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在使手背处于紧张状态的前提下,提高对手背信息的收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其包括一用于设置在手背认证装置上的框架,其中,该框架下端的下边框上设置有弧形片体,该弧形片体的凹陷面朝向框架的上端,认证人的拳头处于该弧形片体之凹陷面的状态,手掌背部落入框架的中部区域;框架上端的上边框上设置有能在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移动的第一定位条,第一定位条用于与手腕背部相接触,使手背保持固定的倾斜状态。
所述的手柄结构,其中,上述下边框在位于弧形片体上方设置有第二定位条,第二定位条用于与手背相接触。
所述的手柄结构,其中,上述框架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上均设置有条形孔,第一定位条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孔内。
所述的手柄结构,其中,上述弧形片体朝向上边框的侧边为内卷边,内卷边与弧形片体之凹陷面形成用于容纳手指前端的容纳空间,认证人的拳头处于该弧形片体之凹陷面的状态,内卷边位于认证人的掌心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采用框架、弧形片体以及能移动的第一定位条的结构方式,使认证者握紧拳头放入弧形片体内,通过调整第一定位片的位置进而确定手背的倾斜角度,进而可以使手背认证装置更稳定的采集手背的相关信息,提高了对手背信息的收集效率与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背认证装置的手柄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其包括一用于设置在手背认证装置上的框架1,并且该框架1下端的下边框上设置有弧形片体2,该弧形片体2的凹陷面朝向框架1的上端,认证人的拳头处于该弧形片体之凹陷面的状态,手掌背部落入框架1的中部区域;框架1上端的上边框上设置有能在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移动的第一定位条3,第一定位条3用于与手腕背部相接触,使手背保持固定的倾斜状态。由于不同人的手背长度并不相同,认证者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定位条3的位置,进而确定手背的固定倾斜角度,一般手背的倾销角度为30°-45°,使认证者认证的过程更加舒适。
更进一步的,上述下边框在位于弧形片体2上方设置有第二定位条4,第二定位条4用于与手背相接触。也就说第二定位条4是固定的,进而确定认证者拳头的基准,进而通过移动第一定位条3调整手背的倾斜角度。
而且上述框架1的左侧边框与右侧边框上均设置有条形孔5,第一定位条3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孔5内,从而使第一定位条3能在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羽,未经白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5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