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提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5664.4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6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龙香池;龙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香池 |
主分类号: | G10D1/02 | 分类号: | G10D1/02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提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小提琴。
背景技术
小提琴的音准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学习小提琴的一大难点,传统小提琴的指板是一本身无音准位置限制,而是靠演奏者演奏时指尖按弦触及到指板时而传声其音准概念的一个装置,但每个音准实际上是存在于指板上的,其音准是要经过学琴者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而获得其位置感以及从听觉到手指对音准反应的灵敏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演奏状态。
长久以来,学生在练琴时所发生的为自己所无意识到的错音,往往要等一周后或去专业老师那儿上课时才能由老师指出,而这时学生的听觉上已习惯与平时的错音或不准的音,再纠正起来需话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众所周知,弦乐有一种技巧叫做“揉弦”,根据不同曲目的需要,通过手指、手肘的摇动带动琴弦发出抖音,使得演奏的曲目更加生动。而传统的小提琴在空弦的时候进行“揉弦”格外的困难。
并且,传统的小提琴演奏方法复杂,无法通过一种演奏方法来演奏所有曲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学琴者练习曲目时的音准难以准确掌握的问题以及空弦时“揉弦”技巧难以掌握的问题,提供一种音准和“揉弦”技巧都极易掌握的演奏方法简单的小提琴。
一种小提琴,包括琴头、琴颈、指板、琴体、琴弦和琴码,琴头与琴颈连接,指板设置在琴颈上,所述小提琴还包括刚弹性琴枕,刚弹性琴枕在靠近指板的一端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与指板连接,刚弹性琴枕的底部设有弹性键;
指板在每一根琴弦对应的音准位置都设有相对应的音准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琴码上设有12个闪光灯,分别对应12个音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刚弹性琴枕为硬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造。
上述小提琴,通过在指板上每一根琴弦对应的音准位置设置相对应的音准线,解决了学琴者练习过程中无法把握好音准的问题,通过将琴枕改进为刚弹性琴枕使得在空弦的时候,揉弦也轻而易举,且具有“一调通”的功能,实现了十二调同一演奏方法, 配备了通俗易懂的数谱,降低了演奏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小提琴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小提琴的刚弹性琴枕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指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音准琴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小提琴,包括刚弹性琴枕1、琴颈2、指板3、琴体4、琴弦(图未示)、琴码5和琴头6。
其中,琴头6与琴颈2连接,指板3设置在琴颈2上。
可以理解,刚弹性琴枕1和琴码5用于支撑琴弦。
其中,刚弹性琴枕1在靠近指板3的一端设有活动杆7,活动杆7与指板3连接。
为了能使刚弹性琴枕1能以活动杆7为轴心上下弹动,刚弹性琴枕1的底部还设有弹性键9。
优选的,刚弹性琴枕1表面的制作材料为硬质铝皮。
其中,指板3在每一根琴弦对应的音准位置都设有相对应的音准线,解决了初学者难以把握好音准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指板3上的音准线连接起来,呈虎纹图案,美观大方。
优选的,琴码5上设有12个闪光灯,分别对应12个音符。
当闪光灯亮绿色时为准,当闪光灯亮红色时为不准,清楚明了地显示练琴者的音准正确与否。
此外,与上述小提琴还有一种优选的配套新型乐谱“数谱”:
1、数谱《唱名秒表》的构成
2、数谱的调号:由各音组实际音名入主,从大字一组至小字四组,任何音名均可作调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香池;,未经龙香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5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