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油管道专用降凝剂生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05546.3 | 申请日: | 2015-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3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吉润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油管道 专用 降凝剂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凝剂生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输油管道专用降凝剂生产系统,属于降凝剂生产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原油属于高蜡原油,含蜡量在20%左右,有的甚至接近40%,在秋冬季的低温条件下,原油蜡结晶析出,晶体之间互相结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并将低凝点的油分、油泥、胶质和沥青质等吸附或包围在网状结构内形成蜡膏状物质,使原油降低甚至失去流动性。这些蜡晶也极易沉积在井下设备、输油管线、储罐等的金属壁面,造成管道堵塞,给原油的开采、集输尤其是低温条件下的开采、长距离集输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对于长距离管道输油,一种方法是采用逐站加热工艺对原油进行升温降粘,以保证原油的流动性,依靠加热降粘,燃料动力消耗约占输油成本的30%,同时原油中轻质油份挥发损失。也有用水包油形成乳液的方法来解决高凝原油的开采和输送问题。但原油存在着脱水等一系列后处理问题,增大了原油加工成本。
原油降凝剂是当前石油助剂领域的研究热点,原油降凝剂能有效的降低原油凝固点和粘度,改善原油在采油、集输、储存等作业中的质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输油管道专用降凝剂生产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耗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输油管道专用降凝剂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设有控制阀门;所述反应罐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外的搅拌电机传动相连,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片,每组所述搅拌叶片设有4-6个,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轴相垂直,且在长度方向上呈扭曲状,扭曲角度为30°-90°角,优选为45°角,使搅拌更加充分不留死角,提高了混合效果;所述搅拌叶片的表面为磨砂表面,在搅拌的同时能够将颗粒状晶体粉碎,提高了混合效果,所述搅拌叶片的长度自长短交替设置,使搅拌更充分不留死角;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底部,方便检修。
所述反应罐设有电磁加热线圈,由电磁加热线圈对物料在搅拌的同时进行加热,提高了混合搅拌效果,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磁场与所述反应罐的内壁磁场相适应,由电磁加热线对反应罐进行加热,从而将热量传导给被搅拌的物料,使加热更加均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有温控器,所述反应罐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相连,由温控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电磁加热线圈的加热工作,使加热温度恒定,通过采用电磁加热线圈作为加热设备,耗电量少,生产成本低,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由一条铜线对折后缠绕而成,不但使用寿命长,而且提高了加热效果。
生产时,首先,苯乙烯-顺酐树脂的脂肪醇酯、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共聚物降凝剂、新型原油流动性改进剂MSMO、负10#柴油四种原料按重量比加入反应罐;缓慢升温到70~80℃;搅拌25分钟后加入脂肪酰亚胺化聚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N-(全氟辛酰氨基)丙基三甲基碘化铵、全氟癸烯对氧苯甲酰胺丙基三乙基碘化铵,最后在不断搅拌下先加入200#溶剂油,继续搅拌20分钟后,停止加热,边冷却边搅拌,冷却并搅拌至常温,得到输油管道专用降凝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耗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输油管道专用降凝剂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2、底部设有出料口3,且出料口3设有控制阀门;所述反应罐1内设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与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外的搅拌电机5传动相连,所述搅拌轴4上设置有多组搅拌叶片6,每组所述搅拌叶片6设有4-6个,所述搅拌叶片6与所述搅拌轴4相垂直,且在长度方向上呈扭曲状,扭曲角度为30°-90°角,优选为45°角,使搅拌更加充分不留死角,提高了混合效果;所述搅拌叶片6的表面为磨砂表面,在搅拌的同时能够将颗粒状晶体粉碎,提高了混合效果,所述搅拌叶片的长度自上而下长短交替设置,使搅拌更充分不留死角;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底部,方便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吉润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昌吉润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5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