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心内科病人的喂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5268.1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1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玲;闫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爱玲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J9/00;A61J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舜天律师事务所 37226 | 代理人: | 李新海 |
地址: | 2743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科 病人 喂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内科病人的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心内科卧床病人通常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这些病人在床上静卧期间服液体类药液、喝水和吃饭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大多数液体类药液都不能自主服用,需要用汤勺灌输,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心内科病人的喂食装置,解决现有的卧床病人服液体类药液、喝水和吃饭存在的费时费力、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心内科病人的喂食装置,包括推杆1、活塞2、喂食透明桶3、柔性喂食管4、Y型三通管5、第一流食奶嘴6、第二流食奶嘴7、柔性分流管A8和柔性分流管B9,推杆1下端连接活塞2,活塞2位于喂食透明桶3内,活塞2可沿喂食透明桶3内壁上下滑动,所述Y型三通管5包括总管10、支管A11和支管B12,总管10右端连通支管A11和支管B12,柔性喂食管4一端连通喂食透明桶3,柔性喂食管4另一端连通总管10,支管A11通过柔性分流管A8连接第一流食奶嘴6,支管B12通过柔性分流管B9连接第二流食奶嘴7。
所述的总管10的内径大于支管A11内径。
所述的支管A11与支管B12的内径相同。
所述的总管10与支管A11、支管B12相互平行。
所述的喂食透明桶3与Y型三通管5之间的柔性喂食管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滴斗13和流量调节器14。
所述的喂食透明桶3与Y型三通管5之间的柔性喂食管4上设置有加热装置15。
所述的加热装置15包括圆筒16、螺旋状隔片17和加热套18,圆筒16表面覆盖有加热套18,加热套18上设置有螺旋状隔片17,柔性喂食管4在螺旋状隔片17中螺旋缠绕,加热均匀、迅速。
所述的加热套18包括导热板19和导热板19内的加热丝20。
所述的推杆1上端设置压板21,压板21上设置有拉环22。
一种用于心内科病人的喂食装置还包括支架23和吸盘24,支架23一端连接喂食透明桶3,支架23另一端固定吸盘24,吸盘24利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推杆下端连接活塞,活塞位于喂食透明桶内,活塞可沿喂食透明桶内壁上下滑动,推杆推动活塞将食物挤出;所述Y型三通管包括总管、支管A和支管B,总管右端连通支管A和支管B,Y型三通管一次成型,内腔较大,内壁光滑,介质通过时阻力小,保证喂食速度;柔性喂食管一端连通喂食透明桶,柔性喂食管另一端连通总管,支管A通过柔性分流管A连接第一流食奶嘴,支管B通过柔性分流管B连接第二流食奶嘴,保证喂药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设置Y型三通管,扩展性强,节省了人力和喂食时间。2、增设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圆筒表面覆盖有加热套,加热套上设置有螺旋状隔片,柔性喂食管在螺旋状隔片中螺旋缠绕,加热均匀、迅速。3、加热套包括导热板和导热板内的加热丝,加热丝接通电源后实现持续加热,加热简单持久。4、推杆推动活塞将食物挤出,Y型三通管一次成型,内腔较大,内壁光滑,介质通过时阻力小,保证喂食速度。5、不使用时通过拉环挂起,存放方便。6、支架一端连接喂食透明桶,支架另一端固定吸盘,吸盘利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套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推杆,2-活塞,3-喂食透明桶,4-柔性喂食管,5-Y型三通管,6-第一流食奶嘴,7-第二流食奶嘴,8-柔性分流管A,9-柔性分流管B,10-总管,11-支管A,12-支管B,13-滴斗,14-流量调节器,15-加热装置,16-圆筒,17-螺旋状隔片,18-加热套,19-导热板,20-加热丝,21-压板,22-拉环,23-支架,24-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爱玲,未经李爱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52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