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4908.7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9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悦强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
背景技术
吸烟作为一种嗜好,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男士们的喜爱。然而,香烟中的焦油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其中有数十种成分是致癌物质;而且,二次吸烟对不吸烟者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因此,在大多数公共场合都有禁止吸烟的规定。但对一个烟民来说,要想做到不吸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电子烟作为传统烟草的替代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现有技术下的电子烟,由于结构不合理,往往存在烟油燃烧不充分,容易随烟雾溢出,不环保,寿命短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环保耐用,且烟油不宜随烟雾溢出的电子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烟,包括烟嘴组件和与所述烟嘴组件相连接的烟杆,所述烟杆的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套设有碳纤维套管和竹纤维烟丝棉,所述碳纤维套管的前端设置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夹设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烟杆的尾端设置有烟杆尾部组件,所述烟杆尾部组件包括用于隔离多余烟油的阻液器,以及用于和所述阻液器相配合用于烟杆尾端气体进出的烟嘴盖。
其中,所述烟嘴组件包括烟嘴、与所述烟嘴相连接的烟雾发生器、以及与所述烟雾发生器相连接的碳纤维发热丝。
其中,所述阻液器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烟嘴盖内底面定位柱相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孔靠近所述竹纤维烟丝棉的一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
其中,所述定位柱轴向贯穿设置有进气孔。
其中,所述烟嘴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烟杆尾端端口紧配的圆柱,且所述烟嘴盖端部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烟杆外圆周面对齐。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烟嘴组件和与所述烟嘴组件相连接的烟杆,所述烟杆的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套设有碳纤维套管和竹纤维烟丝棉,所述碳纤维套管的前端设置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夹设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烟杆的尾端设置有烟杆尾部组件,所述烟杆尾部组件包括用于隔离多余烟油的阻液器,以及用于和所述阻液器相配合用于烟杆尾端气体进出的烟嘴盖。碳纤维套管和竹纤维烟丝棉的设置,不宜产生烧焦气温,环保耐用,阻液器和烟嘴盖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烟油随烟雾溢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环保耐用,且烟油不宜随烟雾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烟杆、2.碳纤维套管、3.竹纤维烟丝棉、4.碳纤维发热丝、5.阻液器、6.烟嘴盖、7.烟嘴、8.烟雾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烟,包括烟嘴组件和与所述烟嘴组件相连接的烟杆1,所述烟杆1的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套设有碳纤维套管2和竹纤维烟丝棉3,所述碳纤维套管2的前端设置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夹设有碳纤维发热丝4,所述烟杆1的尾端设置有烟杆尾部组件,所述烟杆尾部组件包括用于隔离多余烟油的阻液器5,以及用于和所述阻液器5相配合用于烟杆1尾端气体进出的烟嘴盖6。所述烟嘴组件包括烟嘴7、与所述烟嘴7相连接的烟雾发生器8、以及与所述烟雾发生器8相连接的碳纤维发热丝4。碳纤维套管和竹纤维烟丝棉的设置,不宜产生烧焦气温,环保耐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装配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阻液器5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烟嘴盖6内底面定位柱相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孔靠近所述竹纤维烟丝棉3的一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所述定位柱轴向贯穿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烟嘴7盖6上设置有与所述烟杆1尾端端口紧配的圆柱,且所述烟嘴7盖6端部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烟杆1外圆周面对齐。此结构的设计,能够很好的防止烟油随烟雾溢出,起到有效密封的效果,同时又能够保证气体及烟雾的顺畅进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悦强,未经陈悦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4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