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站立承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3386.9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6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永双;余天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站立 承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站立承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许多工种(如外科医生、工厂工人、厨师、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站立时,重量全部由脚来承担,所以脚肯定会出现疲劳的症状,长时间的站立会使脚的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影响其他器官的状态。进而影响健康状态及工作效率,易引起下肢水肿、足底筋膜炎、膝关节滑囊炎、静脉曲张等疾病。预防久站工作造成的职业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个人防护措施及作业场所的设计着手,例如穿着弹性长袜,以及设计站坐可以轮替的活动空间,可预防下肢水肿与静脉曲张等症状;工作期间定时让踝关节活动及按摩双腿等方式,都可以减缓下背疼痛及骨骼肌肉疼痛的症状。但是,现在没有一种装置用来减轻身体重量对双下肢及双脚的压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站立承重装置,它能分担身体重量,减小体重对双下肢及双脚的压力,进而减缓工作疲劳,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坐槽、上支撑杆、弹簧、下支撑杆和底座,所述上支撑杆固接于所述坐槽的底端,所述下支撑杆固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支撑杆为中空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部套接有弹簧,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部设置有对所述弹簧上端进行限位的凸起段,所述下支撑杆外侧螺纹连接有对所述弹簧下端进行限位的套管。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人骑跨在坐槽上,弹簧压缩,凸起段与套管上端面相抵。通过弹簧的压缩,分担人体重量,使人体重量不至于全部集中于双下肢及双脚,减小体重对双下肢及双脚的压力,进而减缓工作疲劳,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上支撑杆包括呈上下布置的第一支撑杆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凸起段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进一步,所述站立承重装置还包括坐垫,所述坐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挂环,所述坐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个与所述挂环相配的挂钩。
进一步,所述坐垫可以由弹性布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套管下端的下支撑杆外侧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所述坐槽、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和底座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它能分担身体重量,减小体重对双下肢及双脚的压力,进而减缓工作疲劳,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坐垫、坐槽和上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槽;2、上支撑杆;3、弹簧;4、下支撑杆;5、底座;6、刻度线;7、凸起段;8、套管;9、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坐垫;12、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坐槽1、上支撑杆2、弹簧3、下支撑杆4和底座5,所述上支撑杆2固接于所述坐槽1的底端,所述下支撑杆4固接于所述底座5上,所述下支撑杆4为中空杆,所述上支撑杆2的下部套接有弹簧3,所述上支撑杆2的下端插入所述下支撑杆4,所述上支撑杆2的上部设置有对所述弹簧3上端进行限位的凸起段7,所述下支撑杆4外侧螺纹连接有对所述弹簧3下端进行限位的套管8。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人骑跨在坐槽1上,弹簧3压缩,凸起段7与套管8上端面相抵。通过弹簧3的压缩,分担人体重量,使人体重量不至于全部集中于双下肢及双脚,减小体重对双下肢及双脚的压力,进而减缓工作疲劳,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如图5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上支撑杆2包括呈上下布置的第一支撑杆9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9螺纹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0,所述凸起段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上。
具体地,根据使用者的身高的不同,可以通过旋转螺纹调节上支撑杆2的高度,进而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
如图4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站立承重装置还包括坐垫11,所述坐垫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挂环12,所述坐槽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个与所述挂环12相配的挂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3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科用康复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结构的医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