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转移防伪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2661.5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3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清萍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04;G06K1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267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移 防伪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标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转移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防伪意识逐渐增强,而与之对应的防伪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目前防伪技术的种类主要包括印刷防伪技术、化学材料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数码信息防伪技术、结构和包装防伪技术、人体和生物特征防伪技术等。其中印刷防伪技术的产品主要包括有防伪标签。
防伪标签是指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通常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防伪码层印刷于基材上,防伪码层通常包括二维码层、条形码层、隐形图像层等。
目前,防伪标签的基材通常为纸质基材,防伪码层直接印刷于纸质基材的上表面,然而纸质基材容易沾湿而损坏,或涂抹上赃物而不易擦除、从而导致无法对防伪码层进行准确扫描;为了避免以上不足,通常于防伪码层的上表面再加盖一层覆膜,再透过覆膜对防伪码层进行扫描、实现真伪的验证,然而,由于防伪码层和覆膜为独立的两层,两者之间存在缝隙,且防伪码层与覆膜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长,使得扫描仪器对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扫描精度低。
而且,现有防伪标签的防伪码层通常是全部暴露在外,消费者可以对其进行随意扫描,然而,对于公布号为CN 102930440 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运用互联网和二维码对产品进行防伪和辨伪的方法中,厂商对每一个防伪二维码均设置了一个计数器,二维码每被扫描一次,该计数器则会累积计数一次,而该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第一次则为判断产品真伪的标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用互联网电子设备上的扫描软件对二维码进行扫描验证,若结果显示为第一次扫描,则可判断该产品为正品,若显示结果为非第一次扫描,则提醒消费者需谨慎购买。因此,若消费者对防伪码层进行随意扫描后又不购买,后续的后买者便无法真实判断产品的真伪,进而导致了厂商必须将产品收回、重新贴上二维码防伪标签后,才能重新出售,使得产品的防伪成本增大。
另外,现有的防伪标签通常为一个平整的独立个体,在保证消费者能对其进行扫描的同时,仿冒者容易将所述平整的独立个体、即一个完整的防伪标签揭下,并贴于仿冒产品上,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防伪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扫描精度高、消费者无法随意扫描、且仿冒者无法将整个防伪标签揭下的防转移防伪标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纵向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所述基材为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设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防伪码层的下表面设有覆层,覆层的下表面设有粘接层;所述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均横向包括空白部和刀花部,且透明基材的空白部、防伪码层的空白部、覆层的空白部和粘接层的空白部纵向重合,透明基材的刀花部、防伪码层的刀花部、覆层的刀花部和粘接层的刀花部纵向重合;透明基材的空白部上表面设有涂层,透明基材刀花部上的刀花、防伪码层刀花部上的刀花、覆层刀花部上的刀花和粘接层刀花部上的刀花纵向重合,且每一层的刀花均形成了数个分离块。
刀花,是指在切割时未切透、呈现凹凸不平的刀痕,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上的刀花所在处强度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撕裂开,但防伪码层上的刀花不会破坏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完整性,消费者仍然可以通过扫描仪器对其进行准确扫描。
分离块,是指刀花与刀花连接或刀花与边缘线连接形成的封闭式的独立块状,由于分离块的存在,标签本体的纵向各层无法完整地揭下。
刀花部上设有刀花,空白部上未设有刀花,防伪码层的刀花部上的防伪码与防伪层的空白部上的防伪码为一个整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基材为透明基材,防伪码层印刷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消费者可以透过透明基材对防伪码层上的防伪码进行扫描;透明基材一方面起对防伪码层的承载作用,另一方面起对防伪码层的保护作用、保护防伪码层不受外物损坏;防伪码层直接印刷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上,防伪码层与透明基材之间紧密贴合、无缝隙,且透明基材上表面与防伪码层之间的距离短,从而扫描仪器对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扫描精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清萍,未经王清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2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