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0561.9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7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翀;魏欣;魏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格莱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石墨 透明 导电 薄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原子厚的碳材料,以良好的载子迁移率著称,因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可弯折、良好的导热性和高穿透率等性质,石墨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半导体、触控面板、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由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质,在制作导电薄膜中的材料中成为了很好选择,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
但现在这些装置也具有一些不足,大多数制模采用直接镀膜的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完整的制备、打磨、检测装置,使得制模完成后还要通过其它设备进行打磨和检测,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完整地进行制备、打磨、检测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便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它包括槽体、用于提供石墨烯溶液层的供料单元、质地柔软可弯曲并且表面光滑的工件模板、传输装置、工件模板输入口、干燥单元、分离单元、切割打磨单元、检测单元和薄膜出口;
所述的工件模板放置于工件模板输入口,所述工件模板输入口与传输装置连接,所述的传输装置与分离单元连接,传输装置与分离单元之间设置有干燥单元,所述的分离单元与切割打磨单元连接,所述的切割打磨单元与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与薄膜出口连接。
所述的槽体内设置有底层溶液,还设置有位于底层溶液表面的石墨烯溶液层。
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3个滚轮和用于传输工件模板的传输带。
所述的供料单元包括石墨烯溶液存储盒、石墨烯溶液输入口和石墨烯溶液输入开关,所述的石墨烯溶液输入开关用于控制石墨烯溶液存储盒内的石墨烯溶液从石墨烯溶液输入口输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增加了切割打磨单元,将使制备成功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大小并使其更加美观;(2)增加了检测单元,能对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检测,将有损坏,质量不佳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检测出来,提高产品的质量;(3)提供了一套从制备,到处理,再到检测的装置,能够从装置中直接得到质量合格的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便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供料单元,3-工件模板,4-传输装置,5-工件模板输入口,6-干燥单元,7-分离单元,8-切割打磨单元,9-检测单元,10-薄膜出口,11-底层溶液,12-石墨烯溶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它包括槽体1、用于提供石墨烯溶液层12的供料单元2、质地柔软可弯曲并且表面光滑的工件模板3、传输装置4、工件模板输入口5、干燥单元6、分离单元7、切割打磨单元8、检测单元9和薄膜出口10;
所述的工件模板3放置于工件模板输入口5,所述工件模板输入口5与传输装置4连接,所述的传输装置4与分离单元7连接,传输装置4与分离单元7之间设置有干燥单元6,所述的分离单元7与切割打磨单元8连接,所述的切割打磨单元8与检测单元9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9与薄膜出口10连接。
所述的槽体1内设置有底层溶液11,还设置有位于底层溶液表面的石墨烯溶液层12。
所述的传输装置4包括3个滚轮和用于传输工件模板3的传输带。
所述的供料单元2包括石墨烯溶液存储盒、石墨烯溶液输入口和石墨烯溶液输入开关。
装置启动后,工件模板3通过工件模板输入口5进入传输装置4在传输装置4的传输带带动下与溶液表面的石墨烯溶液层接触,石墨烯溶液层附着在工件模板3表面,通过干燥单元6后,形成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进入分离单元7将工件模板3和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分离,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进入切割打磨单元8,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大小并使其美观,经过检测单元9检测筛选除去不均匀或者有破损的薄膜后通过薄膜出口10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格莱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格莱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0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卡瓣
- 下一篇:一种硒氧化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