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骨钩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8836.X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8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青;张蕾;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青;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L31/02;A61L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路兆强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骨 钩骨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骨钩骨板。
背景技术
现在,锁骨钩骨板广泛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1)肩痛、异物感:钩形部分过长突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引起疼痛;尖钩和肩峰骨膜的摩擦,造成疼痛。2)肩峰骨折及脱钩:钢板钩部传递到肩峰的上翘力量大,致肩峰磨损,反复磨损将导致骨折或钢板钩部脱出。3)肩峰穿出:与锁骨钩骨板置入位置不当或钩长过长相关。4)钢板需进一步折弯塑形:与钢板不完全匹配锁骨的解剖形态相关,有文献报道,有多达70%需再塑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既可加强与骨的连接强度、又可降低对人体伤害以及不适感的锁骨钩骨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骨钩骨板,包括锁骨端骨板和肩峰端骨板,所述锁骨端骨板和肩峰端骨板独立设置且相互连接,所述锁骨端骨板为金属骨板,所述肩峰端骨板为可吸收材料骨板。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骨端骨板与所述肩峰端骨板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肩峰端骨板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部、过渡部和卡夹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卡夹部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过渡部的两端。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肩峰端骨板为Z型结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卡夹部延伸方向,且与所述过渡部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通孔。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L型平板。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骨端骨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部分通孔与所述连接部上的通孔对应,以穿设连接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骨端骨板为L型长条平板,且所述平板的短边上设置多个所述通孔。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锁骨端骨板连接所述肩峰端骨板的端部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凹入的台阶面,所述肩峰端骨板的连接部一面与所述台阶面相配,另一面与所述锁骨端骨板的第一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锁骨端骨板和肩峰端骨板独立设置,且锁骨端骨板为金属骨板,肩峰端骨板为可吸收材料骨板,因此通过锁骨端骨板和肩峰端骨板的相互连接可加强与骨的连接强度和与肩峰侧柔性接触,确保锁骨钩骨板有较好的承重能力;而肩峰端骨板为可吸收材料骨板,可增加骨板韧性,有效避免肩峰下骨侵蚀及其他并发症;同时能在体内降解吸收,取出方便,又可降低对人体伤害以及不适感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中锁骨端骨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中锁骨端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中肩峰端骨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中肩峰端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骨钩骨板一可选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具体如下:
锁骨端骨板 1
通孔 11
长边部 101
短边部 102
楔形部 103
台阶面 104
肩峰端骨板 2
通孔 21
连接部 201
过渡部 202
卡夹部 203
凸出部 204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青;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张长青;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88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