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字控制电路板、数字控制系统以及数字控制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8304.6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4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尚峰磊;侯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1L2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控制 电路板 数字 控制系统 以及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控制电路板、数字控制系统以及数字控制机床。
背景技术
CNC数控系统在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其主控芯片源源不断地产生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扩散到周围空气中,主控芯片的结温就会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甚至超过主控芯片结温的最大允许值,这将直接影响主控芯片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传统的CNC控制系统采用单板结构,散热片通过卡座直接卡在主控芯片上,散热片与主控芯片中间用导热垫填充,这种方案一方面不利于电路板的模块化升级或更换,当需要升级某个电路板时,需要整个电路板全部换掉,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这种散热结构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散热片与主控芯片之间完全靠卡座的弹性力固定,同时卡座的尺寸也受到板上其他器件的限制,导致散热片的尺寸受限,实际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数字控制电路板、数字控制系统、以及数字控制机床用于解决现有电路板中存在的主控芯片散热不良的问题和电路板的结构不利于模块化升级或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控制电路板,包括:运动控制电路板和设置在运动控制电路板上的主控电路板;运动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芯片;主控电路板包括第二芯片;第二芯片上方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支架、散热翅片、导热柱、导热垫;散热支架固定在主控电路板上,散热翅片贴合在散热支架上表面;散热支架中部开设有孔,导热柱上表面穿过此孔与散热翅片接触,导热柱的下表面通过导热垫与第二芯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字控制系统,包括输入输出设备、显示设备以及上述数字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字控制机床,包括机床本体和设置于机床本体内的数字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数字控制系统包括输入输出设备、显示设备以及上述数字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散热支架和导热柱来增大主控芯片的散热面积从 而改良主控芯片的散热效果;通过提出主控电路板和运动控制电路板的双层结构,有利于电路板的模块化升级或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数字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中运动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中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中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数字控制电路板实施例一中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
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配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8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透光油墨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固态相变荧光油墨、油墨组和形成图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