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锯的收放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8050.8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1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侯旭明;周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7/00 | 分类号: | B28D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邵骅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锯的收放线装置,具体地说是线锯的一种钢线运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硅、锗等半导体材料、水晶、蓝宝石、陶瓷等硬、脆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上述材料的切割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中,特别是对上述材料的切断、切方、切片等领域,传统的片锯、带锯等切割方式,正不断的为线锯所代替。线锯特别是多线切割线锯,具有一次性切割量大,切割损耗少、切割精度高等特点,在上述材料的切割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为上述材料的更广泛应用起到具大的推动作用,如对硅材料在光伏行业的应用;蓝宝石材料在LED行业的应用等等,在生产能力上和使用成本的下降等各方面均做出了具大的贡献。
线切割的原理是通过一根高速运动的钢线带动附着在钢线上的切割刃料对工件进行磨削,从而达到切割效果。在整个过程中,钢线通过导线轮的引导,通过工件或钢线的移动,工件与钢线接触、磨削,达到将工件切割成片或方或段的目的。
线切割机由机体、切割面、收放线装置、电控系统等组成,其中收放线装置的良好运行是钢线快速运行的先决条件。目前的线切割机的收放线装置,收放线辊引出的钢线需要经过多个过线轮换向才能引出,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制造和维护成本,还导致钢线扭曲较多较大,易导致钢线的断线;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损失;多余的机构的不稳定还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易产生断线等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线锯的收放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锯的收放线装置,包括收放线辊、张力摆臂过线装置和切割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线装置有一对收放线辊和两个张力摆臂过线装置,所述收放线辊前端各设置有一个张力摆臂过线装置用于调整切割线张力。
收放线装置一种布置形式:所述一对收放线辊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张力摆臂过线装置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一对收放线辊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两个张力摆臂过线装置轴向位置相互错开。
收放线装置的另一种布置形式::一个收放线辊和张力摆臂过线装置组成放线机构,另一个收放线辊和张力摆臂过线装置组成收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上下设置。
上述收放线辊还具有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收放线装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中间过线轮等多余机构的数量,切割线从收放线辊经过张力摆臂的过线轮即可将切割线引入切割面,降低了切割机的制造和维护、使用成本,减少了多余过线装置对钢线所产生的扭曲,同时减少了多余过线装置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切割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形式的正视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形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式的正视示意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式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线锯的收放线装置,它由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收放线辊2、切割线3等部件构成。收放线辊2正反转时分别起收线辊作用和放线辊作用。
该装置切割线3由收放线辊2按序收或者放,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主要起调节钢线的张力的作用,为必不可少的组件。切割线3从放线辊2引出接入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上,再由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引出接入线切割的切割面进线上,切割线3通过切割面引出接入另一组的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上,由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再接入收线辊进行有序收线。收放线辊2还具有纠偏装置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线锯的收放线装置的布置形式,所述一对收放线辊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也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一对收放线辊2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两个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轴向位置也相互错开。
如图3、4所示的另一种线锯的收放线装置的布置形式,一个收放线辊2和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组成放线机构,另一个收放线辊2和张力摆臂过线装置1组成收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和收线机构上下设置。
上述收放线装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中间过线轮等多余机构的数量,降低了切割机的制造和维护、使用成本,减少了多余过线装置对钢线所产生的扭曲,同时减少了多余过线装置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切割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8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粒子磨料机
- 下一篇:一种横向基座倾斜可调的硅棒粘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