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收发数据和物流快递包裹的智能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5661.7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8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健 |
主分类号: | E06B7/28 | 分类号: | E06B7/28;E06B3/7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收发 数据 物流 快递 包裹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快递领域,更加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可以收发数据和物流快递包裹的智能门。
背景技术
当前快递行业迅速发展,涉及各行各业,物流快递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在物流快递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物流快递主要是“门到门的服务”模式,即物流快递公司人员负责上门取件、送件,往往物流快递公司工作人员与寄件人、收件人存在对接问题,寄件人需要时间等待物流快递工作人员上门取件,物流快递工作人员需要联系收件人收件。
通俗的讲,物流快递工作人员在投送包裹的时候,都是采用如下模式,物流快递工作人员从快递网点拿到物流快递包裹后,通常会先电话联系收件人问是否在家或者家里是否有人在,但是经常出现,收件人的电话无人接听或者接通后收件人不在家或者收件地,包裹无法及时到达,导致快递人员需二次派件,费时费力,不仅降低物流快递包裹的妥投率,而且浪费社会资源。
目前快递公司网点有限,覆盖面积疏松,寄件人有包裹需要寄出时,往往快递员不能及时到达,提供及时的快递服务,耽误寄件人时间和精力,而且时常会因为快递费用而搞的寄件人和收件人都不开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目前物流快递公司人员负责上门取件、送件,往往物流快递公司工作人员与寄件人、收件人存在对接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收发数据和物流快递包裹的智能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以收发数据和物流快递包裹的智能门,包括门和把手,所述门体内设有物流快递包裹收发装置,所述物流快递包裹收发装置包括投递窗口和柜体收缩装置,投递窗口设在门正面上,投递窗口上方设有条形码采集器,所述门正面的把手旁边设有触摸屏;所述柜体收缩装置设在门的背面上可以展开成柜体空间,所述门的背面设有触摸屏;所述门的正面和背面都是设有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投递窗口的打开方式采用的是上开下关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快递包裹收发装置设置在门体下半部分夹心中。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空间材料采用金属或者塑料。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快递员与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间的时间差,从而达到可以在无人的条件下,收发包裹,使得物流快递服务更加完善。
2.采用的摄像头可以全程无死角录像,安全可靠。
3.使用条形码采集器可以准确快捷的辨识物流包裹,减少快递错投率,提高投递的效率和质量,以防快递包裹运单条形码破损失效也可以手工在触屏屏幕上输入。
4.门上的投递装置可以容纳各种包裹,方便物流快递工作人员、寄件人、收件人,可以更好节约合理安排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本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门本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侧面投递窗口和柜体空间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使用时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门背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可以收发数据和物流快递包裹的智能门,包括门7和把手,所述门7体内设有物流快递包裹收发装置1,所述物流快递包裹收发装置1包括投递窗口4和柜体收缩装置6,投递窗口4设在门7正面上,投递窗口4上方设有条形码采集器2,所述门正面的把手旁边设有触摸屏8A;所述柜体收缩装置6设在门7的背面上可以展开成柜体空间,所述门7的背面设有触摸屏8B;所述门7的正面和背面都是设有摄像头3;所述投递窗口4的打开方式采用的是上开下关方式;所述物流快递包裹收发装置1设置在门7体下半部分夹心中;所述柜体空间6材料采用金属或者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健;,未经张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56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卷帘门侧边抗风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吸尘功能的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