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量油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5406.2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丹;阳志鹏;陈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志丹;阳志鹏;陈智良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周晟 |
地址: | 53004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量油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油罐中油液高度的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静电量油尺。
背景技术
量油尺是石油化工行业中精确测量石油产品液位的计量工具。在石油石化行业,经常利用油罐、油船、铁路罐车、汽车罐车等大中型容器储存或运输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在交接及传输的重要环节中,需要使用量油尺精确测量容器内液面的位置,并核查对应液面高度的液体体积数值。
油品在装罐、撞车、装船及各类盘点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人工检尺作业。由于油品绝缘程度高,在灌装油品过程中,油面容易积聚电荷。通常情况下,规范要求在静止状态情况下进行人工检尺作业,如: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3348-200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定》、API RP2003《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NFPA77-2007《静电操作规程》等,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有些无法避免在动态的情况进行人工检尺作业、特别是企业无法停止油罐进油作业时。
目前,针对油罐检尺作业采用的量油尺为钢带尺,前端是一个金属铜锤,检尺作业时,将量油尺一端接地,量油尺前段的铜锤下落与油面接触后,油品中的静电电荷将随着尺带导入大地,在上提量油尺铜锤的过程中,量油尺上就不会有静电电荷累积,不会发生量油尺与罐壁之间的接触放电。但是,如果在检尺作业过程中,油面的电位较高,那么在量油尺前端铜锤下落与油面接触的瞬间就会发生刷形放电,如果此时油气的浓度正好处于爆炸下限与上限之间,且油品的最小引燃能量较小,那么静电放电的能量完全有可能引燃油品,引起油罐着火甚至爆炸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放方便,防静电效果好,实用性强的防静电量油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静电量油尺,包括手柄、走电线圈、尺架、卷轮、摇柄、钢卷尺、重锤,手柄与尺架连接,走电线圈收纳于手柄内,尺架由两块平行夹板组成,两块平行夹板中间安装有卷轮,卷轮上绕有钢卷尺,摇柄安装于尺架上,与卷轮连接,钢卷尺可通过摇柄进行收放,重锤安装于钢卷尺的尺端。
手柄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外层包有绝缘体,开口端为远离尺架的一端。
走电线圈为弹簧铜质线圈或者电线,一端穿过手柄内连接到尺架上,另一端安装有静电夹。
手柄内部设有与尺架连接的金属杆,走电线圈一端与金属杆连接。
走电线圈尾部还安装有与手柄配合的橡胶塞,量油尺不使用时,走电线圈收纳入手柄内,塞上橡胶塞防止线圈滑出;使用时,拔出橡胶塞,可延长走电线圈连接于油罐上。
摇柄为单向棘轮式离合结构,钢卷尺收起后,摇柄扳向尺架一侧,可利用棘轮式离合结构对钢卷尺进行锁止,使用时,摇柄扳向尺架反向侧,可对钢卷尺进行收放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量油尺采用铝合金手柄,配合走电线圈进行静电的有效导电,保证了重锤在下降过程中能够导走静电,消除了静电隐患,同时中空的手柄及类弹簧式的走电线圈的设计,也做到了体积小巧、便于收纳;检尺作业时,只需要将橡胶塞拔出,将静电夹夹于油罐任一金属部位,即可按照正常的检尺操作程序进行油品检尺作业;检尺作业完成,先提拉并收好钢卷尺,再松开静电夹,类弹簧式的走电线圈自动收纳入中空手柄内部,再塞上橡胶圈即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量油尺采用线圈直接或间接接触大地进行导电,导电效果更好,完全消除了在检尺作业中产生的静电隐患,操作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采用中空设计,走电线圈采用类弹簧设计,体积小巧,便于收纳,操作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在现有产品上进行技术改进,各部件结构简单,易加工,易装配,易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识:1-手柄,2-走电线圈,3-尺架,4-卷轮,5-摇柄,6-钢卷尺,7-重锤,8-静电夹么,9-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志丹;阳志鹏;陈智良;,未经彭志丹;阳志鹏;陈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5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