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悬浮式高效溢油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2483.2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文龙;王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文龙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2 山东省东营市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悬浮 高效 溢油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悬浮式高效溢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原油泄漏是由于油轮沉没或者油井破裂、爆炸,输油管道等油品运输设施、储油罐燃烧爆炸等引起的原油泄漏,并造成严重的海洋生物生命危险的事件。原油,也就是石油中所含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泄漏入海洋后,这些有毒化合物也迅速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成批的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因无法飞翔离开大海,而沉入海底溺毙,或者因中毒而死亡。同时被油污污染的海豹,海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此外潜在的损害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人类也同样在食用海产品。还有更多的靠海为生的人,将会在一时间丧失所有。随着原油泄漏危害性的扩大,原油泄漏的治理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治理原油泄漏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微生物方法。其是通过一种嗜油菌“吃掉”环境中的烷烃、芳香烃等物质,将其转化为细菌的细胞、水、二氧化碳,这种细菌在含有油污的环境中会迅速繁殖并不断吃掉周围的油污,直到油污完全消失;同时这种细菌会产生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实质特性是一种酶,会加速油的分解。美国工业微生物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普泰科石油清理生物降解系统明显优于其他生物降解产品,数据显示,其对烷烃的清除率高达99.3%,对芳香烃的清除率达94.1%。微生物将原油作为它们的首要食物来源。它们在石油中生长和繁殖直到失去食物来源。普泰科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有助于分散石油,与化学分散剂不同,表面活性剂由微生物产生,因此不会损害环境。石油生物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物质、自然食物链的一部分。其是对付沼泽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理想非侵入性处理系统。不会破坏栖息地,可以自然生物降解石油,无需践踏和擦洗甚至是挖掘即可恢复生态系统。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数周内即可看到所期望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悬浮式高效溢油回收装置,是一种物理性质的尤物清除、回收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面悬浮式高效溢油回收装置,其主要包括:水囊、上部碰针、弹簧座、销簧、下部碰针、铜线圈、囊口、装置基座、油膜滤网、基座板、悬浮片、弹簧杆、油回收桶,所述的水囊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上部碰针,所述的上部碰针外套弹簧座,并且上部碰针顶端设有销簧;所述的基座板中心位置设有下部碰针,下部碰针外绕有铜线圈;所述的基座板周围一圈设有装置基座,装置基座与囊口相匹配;所述的水囊与基座板之间设有弹簧杆;
所述的基座板下承接有油回收桶,基座板上开有油膜滤网;所述的油回收桶两侧设有悬浮片。
上述的铜线圈供电电压为6~24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传统的物理机械式的消除油污,本设计是采用了“蚂蚁啃大象”模式的处理方式,在一片油污区采用了逐点清除;其次,设备的构件娇小便于运输以及回收。采用多个设备并联的方式,大大了提高单位时间内处理油污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面悬浮式高效溢油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囊,2-上部碰针,3-弹簧座,4-销簧,5-下部碰针,6-铜线圈,7-囊口,8-装置基座,9-油膜滤网,10-基座板,11-悬浮片,12-弹簧杆,13-油回收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水面悬浮式高效溢油回收装置,其主要包括:水囊1、上部碰针2、弹簧座3、销簧4、下部碰针5、铜线圈6、囊口7、装置基座8、油膜滤网9、基座板10、悬浮片11、弹簧杆12、油回收桶13,所述的水囊1顶部中心位置设有上部碰针2,所述的上部碰针2外套弹簧座3,并且上部碰针2顶端设有销簧4;所述的基座板10中心位置设有下部碰针5,下部碰针5外绕有铜线圈6;所述的基座板10周围一圈设有装置基座8,装置基座8与囊口7相匹配;所述的水囊1与基座板10之间设有弹簧杆12;
所述的基座板10下承接有油回收桶13,基座板10上开有油膜滤网9;所述的油回收桶13两侧设有悬浮片11。
所述的铜线圈6供电电压为6~24V。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利用了仿生学的原理,仿生了鱼用腮换水的原理,一进一出的原理实现了水面油回收。具体是这样子实现的:当铜线圈6通电,下部碰针5产生磁场后吸引上部碰针2,在这个过程中水囊1克服弹簧杆12的阻力迫使水囊1向内凹变形,使得水囊1排水;当铜线圈6断电,磁场消失后弹簧杆12将水囊1撑起,实现向水囊1内吸水。在这个吸水、排水的过程中,流动的水会通过油膜滤网9进出,在这个进行的过程中一些油污会被储存在油回收桶13内。而悬浮片11的作用是用于将本设备悬浮于水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文龙,未经于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24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连接海上支持平台与深水平台的装置
- 下一篇:回转式清污机弹性刮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