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2007.0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2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童明辉;钟凌;严法东;陈炳;郭稳;任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04 | 分类号: | F01P7/04;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油 风扇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汽车怠速时控制电控硅油风扇转速的电控硅油风扇电路。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需要通过冷凝器对空调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却,并使之凝结为液体,制冷剂在冷凝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由周围空气带走。现有国内外大多车型的冷凝器均安装在水箱和中冷器前面,三者组成前端模块,汽车怠速开启空调时,冷凝器通过发动机风扇散热。发动机风扇目前主要包括机械式风扇和电控硅油风扇,机械式风扇的特点是:发动机风扇的转速与发动机转速一致,而电控硅油风扇的特点是:当发动机水温达到节温器全开温度时,发动机风扇以全转速运转,当发动机水温未达到节温器全开温度时,发动机风扇是以一个较低的转速运转。因此,在发动机搭载机械式风扇时,由于发动机怠速转速相对较高,因此,汽车怠速时仍能够保证冷凝器正常散热,即能够保证汽车空调正常工作;但在发动机搭载电控硅油风扇时,由于发动机水温在汽车怠速时通常无法达到节温器全开温度,因此,发动机风扇在汽车怠速时将以较低的转速运转,冷凝器将无法正常散热,这将引起空调系统压力升高,并将因此导致空调压缩机损坏或高压管路破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电子控制单元在空调开关被开启、且汽车处于怠速工况时,控制电控硅油风扇以设定的转速运转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电路,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电控硅油风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过风扇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电控硅油风扇动作;所述电控硅油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空调开关、信号转换单元、控制继电器和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所述空调开关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之间,所述控制继电器的线圈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之间,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入端接收到所述蓄电池的电压信号时经所述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连接有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以在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时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输出空调开启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第一上拉电阻、NMOS管和分压电路,所述第一上拉电阻和NMOS管顺次串联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搭铁之间,所述N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与搭铁之间,所述分压电路的一分压点与所述NMOS管的栅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驱动继电器、NMOS管和分压电路,所述驱动继电器的线圈和所述NMOS管串联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搭铁之间,所述分压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与搭铁之间,所述分压电路的一分压点与所述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在所述输出端与搭铁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驱动继电器,所述驱动继电器的线圈连接在所述输入端与搭铁之间,所述驱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在所述输出端与搭铁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输出端经第二上拉电阻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在空调开启信号输出端与搭铁之间,形成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以使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在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时,经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端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输出低电平的空调开启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三上拉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供电电源与搭铁之间,形成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上拉电阻为位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内部的上拉电阻。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一下拉电阻串联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供电电源与搭铁之间,形成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以使所述空调开启信号输出回路在所述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时,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输出高电平的空调开启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下拉电阻为位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内部的下拉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2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