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盖组碰焊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91833.3 | 申请日: | 2015-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3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家军;朱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多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15/00 | 分类号: | B21F15/00;B21F1/02;B21F11/00;B21F23/00;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刘彦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盖组碰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镍针、镍线的焊接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锂电池盖组碰焊机。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盖帽上的镍线焊接一般都是由手工控制的半自动设备完成的,其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取决于操作者的技能和熟练程度,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有全自动焊接设备,包括校正装置、镍线移送装置、切镍线装置、旋转装置以及顶盖输送装置,然而其顶盖输送装置包括送料盘和输送通道,顶盖从送料盘出后,是沿着输送通道自由下滑至通道端部,再由定位气缸推到顶盖定位块进行定位顶盖,其送料盘送出,再自由下滑的方式,容易导致顶盖翻转或方向错位的情况出现,顶盖传送不均匀,影响下一步的对位和焊接,效率低,而校正装置需通过转向柱转向后再进行二次校正,其校正步骤复杂,转向动作影响镍线的下料速度,进而影响生产效率。整体来看,该种全自动焊接设备结构复杂、盖帽传送不均匀、镍线校正效果有限,镍线移送不够准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校正效果好、盖帽传送均匀、镍线移送准确和生产效率高的锂电池盖组碰焊机。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锂电池盖组碰焊机,包括机箱,所述的机箱的顶部为工作平台,所述的工作平台中间设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镍线料盘、校正机构、移送机构和切镍线机构,工作平台的右侧设有电控箱,在机箱的后方设有盖帽送料机构,所述的盖帽送料机构包括盖帽振动盘和水平设置的传送轨道,盖帽振动盘的出料端与传送轨道连接,传送轨道的下方设有直震器;所述的校正机构包括镍线定位块,镍线定位块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一校正轮和多个第二校正轮,所述的第一校正轮为三个,呈等腰三角形状分布,以等腰三角形顶点为中心的第一校正轮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校正轮相切设置,第一校正轮的下方设有两排相切设置的两组第二校正轮。
进一步地,上述锂电池盖组碰焊机还包括收料机构和焊机,所述的焊机位于工作平台的左侧,所述的收料机构位于切镍线机构的下方,在收料机构与切镍线机构之间设有镍线夹料机构,所述的镍线夹料机构包括用于夹住镍线的镍线夹、用于控制镍线夹前后移动的前后气缸和用于控制镍线夹上下移动的上下气缸,镍线夹与前后气缸连接,前后气缸通过气缸连接架与上下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收料机构包括成品通道和用于控制成品通道前后移动的收料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的切镍线机构包括切刀和用于控制切刀前后移动切断镍线的切断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的切刀上设有导线孔。
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盖组碰焊机,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盖帽传送均匀、平稳、速度快、效果好,震动盘以及水平设置的传送轨道的设置,通过直震器震动将盖帽沿传送轨道进行水平直线方向传送至盖帽治具内,其盖帽传送均匀、平衡、速度快、效果好,利于后序镍线与盖帽的焊接;
第二、校正速度快、效果好,校正机构主要由呈等腰三角形状分布的三个第一校正轮和两组分别相切布置的第二校正轮构成,镍线分别经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顶点第一校正轮形成的两个切线处进行一次校正,再分别经两组第二校正轮构成的切线处进行二次校正,省略了转向环节,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校正速度快,效果好;
第三、镍线移送快速、准确,镍线夹料机构以及其上镍线夹、前后气缸和上下气缸的设置,使镍线夹料准确,而且移送快速,效率高;
第四、收料机构的设置,使完成镍线焊接后的盖帽直接经成品通道流出,有效避免了二次整理和收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盖组碰焊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盖组碰焊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3为附图1中校正机构和移送机构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镍线夹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1中切镍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包括:1、机箱,2、工作平台,3、电控箱,4、镍线料盘,5、校正机构,51、镍线定位块,52、第一校正轮,53、第二校正轮,6、移送机构,7、焊机,8、切镍线机构,81、切刀,82、切断气缸,9、镍线夹料机构,91、镍线夹,92、气缸连接架,93、前后气缸,94、上下气缸,10、收料机构,101、成品通道,102、收料气缸,11、震动盘,12、传送轨道,13、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多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多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1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