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ET隔热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9499.8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7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南;冯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27/04;B32B27/14;B32B27/36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t 隔热 保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T隔热保护膜。
背景技术
玻璃隔热通常采用用玻璃镀膜或贴膜等方法,而隔热贴膜由于其综合性能优良,因此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的隔热膜质量参差不齐,根据隔热原理可分为对红外线的吸收型和反射型。现有技术中吸收型隔热膜的隔热效果不理想,而反射型的隔热膜不可避免的对可见光发生反射,会造成光污染。而且,需要考虑到隔热膜的设置不能影响玻璃内面人员或驾驶员的眼睛和视觉,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隔热保护膜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高透的PET隔热保护膜。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ET隔热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隔热膜层,所述PET隔热膜层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与离型膜层粘接,所述PET隔热膜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与PET表面膜层粘接,所述PET隔热膜层内均匀分散设置有纳米多孔硅隔热透明粒子。
隔热保护膜的表层需具有一定的耐刮擦性能,以避免在对玻璃表面进行清理时留下刮擦痕迹而影响视觉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PET表面膜层的上表面涂布有硬化涂层。
为了使各层PET之间粘接牢固,避免出现高温受热剥离的现象,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为亚克力胶或硅胶制成的胶水层。
为了进一步优化隔热膜的隔热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纳米多孔硅隔热透明粒子的粒度为7~10μm,所述PET隔热膜层的厚度为30~200微米。
为了保证离型膜的吸附性和贴合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型膜层为PET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PET隔热保护膜结构简单,通过在PET隔热膜层内均匀分散设置有纳米多孔硅隔热透明粒子,该透明粒子的可见光透射率约为90%,热传导率为0.004W/mK左右,该PET隔热保护膜的隔热性能良好,且不影响玻璃内面人员或驾驶员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PET隔热保护膜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ET隔热保护膜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ET隔热膜层;2、第一压敏胶层;3、离型膜层;4、第二压敏胶层;5、PET表面膜层;6、硬化涂层;7、纳米多孔硅隔热透明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PET隔热保护膜,包括PET隔热膜层1,PET隔热膜层1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压敏胶层2与离型膜层3粘接,PET隔热膜层1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压敏胶层4与PET表面膜层5粘接,PET隔热膜层1内均匀分散设置有纳米多孔硅隔热透明粒子7。
第一压敏胶层2和第二压敏胶层4为亚克力胶或硅胶制成的胶水层;纳米多孔硅隔热透明粒子7的粒度为7~10μm, PET隔热膜层1的厚度为30~200微米;离型膜层3为PET离型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PET表面膜层5的上表面涂布有硬化涂层6。
使用实施例的保护膜贴膜时,首先将离型膜揭开,将压敏胶层贴合在玻璃的待贴面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94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印刷机中的高精准度压印装置
- 下一篇:纸质地脚加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