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二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8686.4 | 申请日: | 2015-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洁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二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二胡。
背景技术
二胡,又称为“胡琴”,是一种深得我国民众喜爱的民族乐器,在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二胡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学校中也日益广泛开展普及教学活动。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二胡初学者在练琴时总是难免掌握不好指法力度,容易造成琴弦拉断。目前,二胡运用的固弦装置大多采用螺钉或螺柱固定连接,螺钉固弦方式方便安装但不方便取弦,取下琴弦时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才可取出;而螺柱固弦方式方便取弦但不方便安装,安装过程中琴弦很容易脱离,因此造成取换琴弦不方便;另外,二胡的琴筒结构设计对发音品质以及稳定控制有着重要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换弦操作方便,共鸣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音量的新型二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二胡,包括琴筒、琴杆和琴弦,所述琴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琴筒,所述琴杆的上端连接有琴头,所述琴筒的一端敷设有振动膜面,所述振动膜面的外侧固设有琴码,所述琴筒的另一端设有音窗,所述振动膜面位于所述琴码的下部设有共振膜垫;所述琴杆的上部设有至少两根垂直穿设于所述琴杆的琴轴,所述琴杆位于所述琴轴的下方套设有千金;所述琴筒的底部设有琴托,所述琴托靠近所述琴码的一端向内凹陷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有琴弦固定磁块;所述琴弦的一端连接所述琴轴,所述琴弦的另一端设有琴弦吸附磁盘,所述琴弦吸附磁盘沿径向贯通设有琴弦孔,所述琴弦穿过所述琴弦孔;所述琴筒的内表面内凹设有若干导音槽,相邻所述导音槽之间凸出设有导音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琴弦吸附磁盘的外周侧内凹设有环形调节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音槽自所述琴筒靠近所述琴码的一端向所述琴筒靠近所述音窗的一端延伸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琴筒由多块箱板围合而成,所述琴筒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琴弦吸附磁盘和琴弦固定磁块,琴弦安装、取弦使用方便;通过所述导音槽和导音条有利于引导琴弦发出的声音从琴码传递到音窗,同时声音能量损失较小,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够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适应范围广;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琴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琴弦吸附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琴筒;2-琴杆;3-琴弦;4-琴头;5-振动膜面;6-琴码;7-音窗;8-琴轴;9-千金;10-琴托;11-凹槽;12-琴弦固定磁块;13-琴弦吸附磁盘;14-导音槽;15-导音条;16-共振膜垫;17-环形调节槽;18-琴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新型二胡,包括琴筒1、琴杆2和琴弦3,所述琴杆2的下端连接所述琴筒1,所述琴杆2的上端连接有琴头4,所述琴筒1的一端敷设有振动膜面5,所述振动膜面5的外侧固设有琴码6,所述琴筒1的另一端设有音窗7,所述振动膜面5位于所述琴码6的下部设有共振膜垫16,通过所述共振膜垫16利于提高共振共鸣效果;所述琴杆2的上部设有两根垂直穿设于所述琴杆2的琴轴8,所述琴杆2位于所述琴轴8的下方套设有千金9;所述琴筒1的底部设有琴托10,所述琴托10靠近所述琴码6的一端向内凹陷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固定设有琴弦固定磁块12;所述琴弦3的一端连接所述琴轴8,所述琴弦3的另一端设有琴弦吸附磁盘13,所述琴弦吸附磁盘13沿径向贯通设有琴弦孔18,所述琴弦3穿过所述琴弦孔18;所述琴筒1的内表面内凹设有若干导音槽14,相邻所述导音槽14之间凸出设有导音条15;所述琴弦吸附磁盘13的外周侧内凹设有环形调节槽17。
所述导音槽14自所述琴筒1靠近所述琴码6的一端向所述琴筒1靠近所述音窗7的一端延伸设置,所述琴筒1由多块箱板围合而成,所述琴筒1的横截面呈六边形,声音从一块箱板的内表面被反射到另一块箱板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导音槽14和导音条15有利于引导琴弦发出的声音从琴码传递到音窗,同时声音能量损失较小,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利于增大琴筒音量,提高宏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洁;,未经陈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86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提琴弓毛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宣传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