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车间环境中有机废气检测及处理的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87857.1 | 申请日: | 2015-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华;周天宇;石朋;陈世璠;陈慰盛;肖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车间 环境 有机 废气 检测 处理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各类化工或者汽车涂装车间经常会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产生,为了处理排放出的尾气,必须进行尾气的净化处理。过往常采用不分废气种类统一高温裂解(直接燃烧)之类的处理方式,但因为该方法耗能过多逐渐被淘汰。新的废气处理措施常包含废气的吸收部分,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产品都会使废气的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因此可能需要针对性的制定吸收和处理措施。但是针对每一种吸收和处理措施,正式使用前都需要进行测试,而在车间中进行实地测试并不容易,因为废气的总量过大难以轻松测试,废气采样也并不容易进行。另外适用于车间的大型设备通常也并不便于携带,因此目前只能靠经验和少量数据制定废气处理办法,针对性不足,容易增加成本却影响效率。
发明内容
一种模拟车间环境中有机废气检测及处理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密封箱,以及容置在所述密封箱中的气源和第一气体检测装置,所述密封箱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有风机,所述出风口的风机外侧还依次设有第一吸收装置、第二气体检测装置和第二吸收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收装置为蜂窝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收装置为瓦楞型蜂窝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收装置为由具有多层瓦楞结构的陶瓷纤维纸构成的转轮。
优选的,所述转轮由所述陶瓷纤维纸卷绕而成或者是从陶瓷纤维纸卷绕所成的卷绕体中截取的一部分。
优选的,所述陶瓷纤维纸的表面具有吸附剂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收装置为转轮,且转轮的轴线长度在350-450mm。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的出风口设置有管道,出风口风机、第一吸收装置和第二气体检测装置容置在所述管道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收装置包括容器和填充在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剂。
优选的,所述密封箱具有透明壳体。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通过在环境密闭的密封箱中设置相互配合的进出气结构、气体吸收装置以及气体检测装置,从而达到模拟工厂车间环境中有机废气检测及处理的效果,为车间废气处理提高可靠的参考。具有方便携带和使用,成本低而效率高的优点,尤其是沿气流方向先后设置两个气体检测装置,保证实时监控气体浓度变化,有助于直观判断吸收效果。
2.第一吸收装置为蜂窝状结构,有较大的吸收容量和较好的吸收效果。尤其是瓦楞型蜂窝结构,强度较好,容易制作,特别是设计成由具有多层瓦楞结构的陶瓷纤维纸构成的转轮,设置在出风口的管道中能够均匀、高效的吸收废气。进一步的,陶瓷纤维纸的表面设置吸附剂层,效果更佳。设置转轮由陶瓷纤维纸卷绕或者从卷绕体中截取而成,可兼顾强度和吸收效果,具有通气性好,比表面积大,耐温程度高的特点,适于用作气体吸附。
3. 在第一吸收装置为转轮的情况下,设置转轮的轴线长度在350-450mm,能兼顾成本和吸收率。
4. 第二吸收装置包括容器和填充在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剂,则便于有效的完成最终的废气吸收。
5. 设置密封箱具有透明壳体,从而便于观察内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密封箱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转轮的截面图;
其中:2、密封箱,22、进风口,23、管道,24、出风口,25、接管,26、风机,28、风机,4、气源,62、第一气体检测装置,64、第二气体检测装置,82、第一吸收装置,84、第二吸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模拟车间环境中有机废气检测及处理的实验装置,包括密封箱2,以及容置在密封箱2中的气源4和第一气体检测装置62,密封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22和出风口24,且进风口22和出风口24处分别设有风机26、28,且出风口24的风机28外侧还依次设有第一吸收装置82、第二气体检测装置64和第二吸收装置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7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质监测动态加标装置
 - 下一篇: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