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脱轨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3972.1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8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先;马利军;邹晓龙;蒯荣生;张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9/00 | 分类号: | B61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及其 脱轨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轨道车辆的脱轨安全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脱轨安全防护装置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脱轨事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列车脱轨后过大的横向偏移易造成车辆侧翻,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别是在高架桥上,受桥面宽度的限制,若横移幅度过大,列车甚至会坠入河道或悬崖,后果更加严重。
脱轨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目的在于防止车辆在脱轨后车轮过大横移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公开号为CN 101400559Y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横移限制系统。该系统由分别沿着一对轨道的内侧而铺设的防止脱轨防护装置以及设置在转向架下部的横移限制装置构成,该横移限制装置具有限制器,该限制器在比上述转向架的车轮靠近内侧位置向下方突出,车辆正常行驶时,不与防止脱轨防护装置接触,脱轨时与上述防止脱轨防护装置内侧面滑动接触。
公开号为CN 102414071A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横移限制装置。该装置沿着轨道的内侧设置有防止脱轨防护装置,并且在比转向架的车轮靠内侧的位置设置有与防止脱轨防护装置的内侧面滑动接触的限制器,在限制器上设置有滑动接触部与引导部,该滑动接触具有与防止脱轨防护装置的内侧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该引导部分别在滑动接触部的前部及后部突出,具有前端向从防止脱轨防护装置的内侧面离开的方向倾斜、且基部与滑动接触面连续的引导斜面,车辆正常行驶时,限制器不与防止脱轨防护装置接触,脱轨时与防止脱轨防护装置的内侧面滑动接触。
这两种转向架横移限制装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脱轨的转向架横移,但需要在轨道内侧安装防止脱轨防护装置,即副轨道,相当于铺设两组轨道,一组用于支撑车轮实现行驶功能,另一组在脱轨时与限制器相配合起阻挡作用,其结构过于复杂,成本太高,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且限制器位于车架下方的中央位置,脱轨时车辆至少要横移半个车身宽度的距离才能与限制器接触,横移距离过大,安全防护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更高等级的安全防护要求。
公开号为CN 203439052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机车转向架构架,其包括焊接的侧梁、端粱和牵引梁,还包括脱轨防护条,所述脱轨防护条通过安装座连接在端梁的下方,安装座焊接在端梁下方,防护条焊接在安装座上。
相对于以上两种方式,这种脱轨安全防护装置的脱轨防护条在脱轨时通过与轨道的接触来进行限位,无需铺设副轨道,且左右对称布置,分别对应于两条轨道,与轨道距离较近,车辆脱轨后,在很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就能与轨道接触,可提高机车意外脱轨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性能。
但是,脱轨防护条的结构过于复杂,长度较长,会占用过多的车下空间,进而对其他车底设备的布置和安装造成影响,而且防护条需要通过前后两端上方的安装座焊接在端梁下方,而安装座为箱型结构,同样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过大等不足。
因此,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如何对脱轨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脱轨安全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维护和更换,且结构设计合理,与轨道的接触方式以及接触时的力学性能稳定可靠,可显著提高车辆的安全防护等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脱轨安全防护装置的轨道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轨安全防护装置,呈倒置的“L”形,包括横向部分以及在下方一侧垂直于所述横向部分的纵向部分;所述横向部分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由向外延伸的翼板形成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螺栓孔;所述纵向部分的内侧面为止挡面。
优选地,所述横向部分为横挡板,所述竖向部分为竖挡板,两者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翼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横向部分,其顶面与所述横向部分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止挡面在纵向方向上自端部向根部向内倾斜3°~5°。
优选地,所述止挡面在纵向方向上自端部向根部向内倾斜4°。
优选地,所述横向部分的下表面设有内凹部位,其接触段的弧度与轨道顶面的弧度相一致,并通过所述横向部分与纵向部分交汇处的圆弧部位圆滑过渡至所述止挡面。
优选地,所述内凹部位的半径为80mm。
优选地,所述纵向部分的端部宽度小于本体部分,与两侧的侧面之间设有过渡斜面或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3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车厢全自动加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底架端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