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喂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3040.7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发;周璐丽;周汉林;侯冠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16/10 | 分类号: | B65H16/10;B65H18/10;B65H23/26;A01K5/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杨建新 |
地址: | 57173***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喂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喂料槽。
背景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喂料是最重要的一环。当下,针对大型畜牧的喂料,一般采用喂料槽进行投料。具体地,喂料槽为半圆筒形体,内腔用以装填饵料。这种古老的畜牧方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但是,这种喂料槽具有难以清洗、卫生状态难以保持的缺点,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喂料槽,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喂料槽,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喂料槽,包括料槽本体,所述料槽本体内设有腔体,腔体表面铺设有垫布,还包括:
包裹有所述垫布的放卷轴,用于放出所述垫布,所述放卷轴设于所述料槽本体一端;
用于收卷所述垫布的收卷轴,设于所述料槽本体另一端;
分别与所述放卷轴和所述收卷轴驱动连接的动力机构,用以使所述放卷轴和所述收卷轴同步运转;
设于腔体内的压轮,用以使得所述垫布贴近所述料槽。
进一步,所述垫布为塑料制成的。
进一步,所述压轮有两个,分别设于腔体两端。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收卷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链轮,所述放 卷轴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链轮,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链轮。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设于所述料槽底部,并通过外壳包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将传统的料槽腔体表面上铺设垫布,使得料槽免于污染,且设置放卷轴和收卷轴,并利用动力机构使得放卷轴和收卷轴同步运动,使得垫布可以自动更换,大大改善了料槽的卫生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喂料槽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喂料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料槽本体 1 第四链轮 31
腔体 11 动力机构 4
收卷轴 2 第一链条 41
第三链轮 21 第二链条 42
放卷轴 3 压轮 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喂料槽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料槽本体1、放卷轴3、收卷轴2、动力机构4和压轮5。所述料槽本体内设有腔体11,具体地, 腔体为料槽本体上的凹陷部,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长方体或者半圆柱体。在本实施例中,腔体形状为长方体,腔体表面铺设有垫布。
放卷轴上缠绕包裹有垫布,放卷轴用于放出所述垫布,所述放卷轴设于所述料槽本体一端。收卷轴用于收卷所述垫布,收卷轴设于所述料槽本体另一端。
动力机构分别与所述放卷轴和所述收卷轴驱动连接,用以使所述放卷轴和所述收卷轴同步运转。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第三链轮21、第四链轮31、分别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收卷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链轮,所述放卷轴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41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链轮,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42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链轮。
压轮设于腔体内,用以使得所述垫布贴近所述料槽。所述压轮有两个,分别设于腔体两端。压轮包括与料槽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臂和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臂上的滚轮,滚轮可在垫布运动带动下实现转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压轮可根据腔体的形状进行设计,如当腔体为半圆柱体时,压轮设置为四个,腔体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压轮,且该二压轮形成对称布置,用以防止垫布扬起,保证垫布表面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3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