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叠桌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2758.4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琼 |
主分类号: | A47B5/04 | 分类号: | A47B5/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井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桌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子,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桌子。
背景技术
桌子是一种室内常用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东西或者做其他事情,如吃饭、写字、工作、休闲娱乐等。这种类型的桌子一般将桌面与桌腿固定,形态不可变,占有固定空间,也有一些折叠桌方案,对桌子进行了改善,减小其在闲置时的占用空间,但是不方便放置,仍然占用很大的空间,传统的折叠桌一般都带有桌腿,由于桌腿具有一定的体积,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此种带有桌腿的折叠桌亦会影响到空间的充分使用性,降低了室内空间的使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折叠桌子,不占用多余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桌子,包括设置在墙体上的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桌子本体以及限位杆;所述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桌子本体包括桌面以及设置桌面两侧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第一轨道上设有第一圆形支座;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轨道内;所述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圆形支座;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一端与第一杆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墙体的限位孔内;所述第一杆一端设置在第一圆形支座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圆形支座内;所述第二杆可收缩。
进一步,所述第一轨道呈椭圆形;所述第二轨道呈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形支座和第二圆形支座同轴。
进一步,所述桌面背面设有卡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桌面两侧设置了轨道,同时轨道在轴承上自由滑动,使用时展开垂直于墙体,收纳时放下平行于墙体,收纳起来也不会占用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本实用新型在两侧轨道上分别设置了圆形支座,限位杆可绕着圆形支座旋转,调整至合适位置将第二杆的另一端放置在墙体的限位孔内,实现桌子的水平固定;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桌面背面设置了卡扣,当需要折叠时,将限位杆收纳在卡扣内,不占用多余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桌子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桌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折叠桌子,包括设置在墙体上的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5、桌子本体2以及限位杆3;所述第一支座1上设有第一轴承11;第二支座5上设有第二轴承51;所述桌子本体2包括桌面21以及设置桌面21两侧的第一轨道22和第二轨道23;所述第一轴承11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22内;所述第一轨道22上设有第一圆形支座24;所述第二轴承51设置在第二轨道23内;所述第二轨道23上设有第二圆形支座25;所述限位杆3包括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所述第二杆32一端与第一杆31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墙体的限位孔4内;所述第一杆31一端设置在第一圆形支座24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圆形支座25内;所述第二杆32可收缩。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22呈椭圆形;所述第二轨道23呈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形支座24和第二圆形支座25同轴。
优选的,所述桌面21背面设有卡扣。
由于在桌面21两侧设置了第一轨道22和第二轨道23,同时轨道在轴承上自由滑动,使用时展开垂直于墙体,收纳时放下平行于墙体,收纳起来也不会占用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在第一轨道22和第二轨道23上分别设置了圆形支座,限位杆3的第一杆31可绕着圆形支座旋转,调整至合适位置将第二杆32的另一端放置在墙体的限位孔内,实现桌子的水平固定;由于在桌面21背面设置了卡扣,当需要折叠时,将限位杆3的第二杆32固定在卡扣内,不占用多余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桌子设置在墙体上,使用时展开垂直于墙体,收纳时放下平行于墙体,因此闲暇时收纳起来也不会占用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琼;,未经李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2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