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北斗直达和反射信号进行土壤湿度反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1541.1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5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严颂华;赵芬;裴博宇;向苗;周淼;陈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2/04 | 分类号: | G01N22/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北斗 直达 反射 信号 进行 土壤湿度 反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湿度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人值守的利用北斗直达和反射信号进行土壤湿度反演的装置,具体涉及搭载有太阳能板与蓄电池自动充放电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软件接收模块的土壤湿度反演系统。
背景技术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覆盖亚太地区的有源三维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除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截止2012年9月,该系统已包含5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同步轨道(IGSO)卫星及4颗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北斗卫星信号在微波遥感领域的应用正处于起步与逐渐成熟阶段,例如利用北斗信号进行相对定位和对流层时延估计、台风风速观测,土壤湿度反演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北斗直达和反射信号进行土壤湿度反演的装置,该装置采用DTU数据远程传输模块,电源转换控制模块,太阳能控制模块,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成的整个装置系统,为用户提供长期、稳定、连续的数据,为后续科学研究进行的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北斗直达和反射信号进行土壤湿度反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北斗直达信号接收机天线、北斗反射信号接收机天线、北斗直达信号采集模块、北斗反射信号采集模块、数据远程无线传输DTU模块、无线网络、Internet网端和用户客户端;所述的北斗直达信号接收机天线与北斗直达信号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的北斗反射信号接收机天线与所述的北斗反射信号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的北斗直达信号采集模块、北斗反射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的数据远程无线传输DTU模块连接,并通过所述的无线网络和Internet网端将采集得到的北斗信号传输给所述的用户客户端;所述的北斗直达信号接收机天线、北斗反射信号接收机天线同高度、不同朝向安装在平坦开阔的裸土地上,用于接收到北斗卫星的高仰角卫星信号来反演土壤湿度;其中北斗直达信号接收机天线垂直朝上设置用来接收北斗卫星直达信号,北斗反射信号接收机天线斜朝下45°设置用来接收北斗卫星反射信号,信号经过北斗直达信号采集模块、北斗反射信号采集模块处理提取出仰角、方位角、信噪比等信息,经过无线网络上传到Internet网端,用户客户端从Internet网上获取这些数据,经处理后用于反演土壤湿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的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的和电压转换模块分别向所述的北斗直达信号采集模块、北斗反射信号采集模块、数据远程无线传输DTU模块提供电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的太阳能电源控制模块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的充放电,并将它们与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数据远程无线传输DTU模块配置有SIM卡,并通过GPRS无线网络将数据传送至Internet网端供用户客户端处理。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装置,可以获得长时间且连续的NMEA 0183标准的数据文件(包含北斗卫星的仰角、方位角、载噪比等数据),并进行北斗接收机周围区域土壤湿度的反演。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无人值守、太阳能供电与蓄电池供电自动切换及数据无线传输。实用新型实现长期、连续、稳定的远程传输北斗和GPS信号,无需人员24小时值守,适用于野外等地区的数据采集和远程无线传输。
本实用新型特点:
(1)实现远程接收北斗信号;
(2)无须手动更换电池,实现无人值守,特别适合野外数据采集;
(3)实现数据连续不间断地无线传输;
(4)经济实用,系统稳定性强,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硬件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1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共线法的热导率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桶装食用油杂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