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化GNSS通用导航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81226.9 | 申请日: | 2015-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4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金昌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豪靖 |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化 gnss 通用 导航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导航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化GNSS通用导航天线。
背景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是利用卫星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测绘、监测、授时服务。卫星导航具有全时空、全天侯、高精度、连续实时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及管理、科学研究、灾害评估及防控以及军事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国防安全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全球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俄罗斯的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欧洲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COMPASS。在民用导航方面,四大导航系统的工作频段为:美国GPS的L1(1575.42±1.023MHz)、俄罗斯GLONASS的G1(1602±0.5625MHz)、欧洲Galileo的E1(1561.098±2.046MHz)和中国北斗二代的B1(1561.098±2.046MHz)频段。由于这些系统的卫星分布在不同的轨道平面,对每一个用户而言,单个导航系统的卫星在空间的分布有限,定位服务的精确度、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卫星系统的主控方还可能暂停服务或提供错误信息;未来的卫星定位导航必将是多模式兼容,多系统联合定位,多个导航系统的卫星形成互补和相互验证,能够增加可见卫星的数量,提高定位的精度、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城市峡谷、密林深处等信号受到严重遮挡的情况下优势很明显,卫星导航接收机向着多模兼容的方向发展。
天线位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前端,主要功能是用于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其性能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如今的导航天线不仅要满足用户对接收卫星导航信号质量的要求,还要符合导航终端体积小型化的要求,因此天线尽可能占用较小的空间体积,同时保证较好的天线性能。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导航天线产品只是涵盖GPS频段或者GPS、GLONASS频段,或者北斗二代与GPS结合的频段。因此有必要设计能够覆盖四大导航系统的GNSS天线,同时兼顾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共用的通用导航天线。考虑到工艺差异及应用环境差异,天线覆盖的频段要求更大。民用的GNSS通用导航天线工作频率为1559.052-1602.5625 MHz,带宽43.5105MHz。
目前应用的导航天线主要采用螺旋天线和贴片天线技术为主,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螺旋天线为宽带天线,能覆盖GNSS频段,平面螺旋天线尺寸与工作波长成正比,因此天线整体笨重、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立体螺旋天线纵向高度较大,剖面高、难以共形、制作复杂;并且螺旋天线一般需要复杂的馈电结构,两臂螺旋需要巴伦结构,四臂螺旋需要分路器。如申请号为201410117350.6的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一种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四臂螺旋天线”,采用电桥实现功分器功能。申请号为201410125651.3的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一种顶端谐振四臂螺旋天线,采用一分四正交功分器实现功分功能。
贴片天线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等优点。但采用常规设计方式,为了实现小型化,一般采用高介电陶瓷,需要采用稀土材料高温烧结及金银等贵重金属,工艺复杂成本高,横向尺寸最常用的为25*25mm,纵向高度为6~10mm。阻抗带宽比较窄,通常只有15~20MHz的带宽,因此不能同时覆盖GNSS的所有频段。而采用低介电材料作为介质材料,天线的尺寸又较大,如采用FR4作为介质,横向尺寸一般为80mm*80mm左右。
因此采用螺旋天线和贴片天线技术,低成本、小型化、宽频带是相互矛盾的设计难题,所以现有技术无法同时满足低成本、小型化GNSS通用导航天线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低成本、小型化的小型化GNSS通用导航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金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嘉善金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12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