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膜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0978.3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兵;常芳;陈伟;马海波;阎红卫;孟凡明;刘效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物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饶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流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隔膜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隔膜是液流电池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经过处理后的隔膜可以循环使用,以降低液流电池的成本。现有的隔膜处理方法是将隔膜直接堆叠放置在隔膜处理箱内,隔膜处理箱内注入隔膜处理液如酸液等,隔膜浸泡在隔膜处理液中进行处理,由于隔膜的堆叠使得隔膜与隔膜处理液充分接触,隔膜无法被充分处理,必须人工对隔膜进行翻转等,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膜处理装置,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隔膜处理装置,包括:
隔膜处理箱,所述隔膜处理箱设置有用于盛放隔膜处理液的空腔,所述隔膜处理箱的顶端为开口端,所述空腔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隔膜处理箱的开口端;
至少三根用于搭放隔膜的晾杆,所述晾杆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晾杆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所述载物台上。
隔膜处理箱的空腔用于盛放隔膜处理液,如酸液等,开口端用于注入隔膜处理液及放置或取出隔膜等,载物台用于搭放晾杆,载物台的上表面低于开口端,即晾杆低于隔膜处理箱的上表面是为了使隔膜处理液可以将载物台全部淹没,即将全部的晾杆及晾杆上的隔膜淹没,使隔膜处分浸泡在隔膜处理液中进行处理。晾杆间隔设置,隔膜搭在晾杆上,同一张隔膜形成倒“U”字形,同一张隔膜之间存在间隙不会贴合;并且由于相邻的两根晾杆之间存在间隙,相邻的两张隔膜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每张隔膜均可以与隔膜处理液充分接触进行处理,不需要人工翻动隔膜,在将隔膜取出时直接使用工具夹住晾杆的两端并提起便可,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晾杆的两端分别嵌设在两个所述载物台的所述限位槽内。
若载物台的上表面为平面,则晾杆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导致相邻的隔膜发生贴合,影响隔膜处理的效果,因此,在载物台上设置限位槽,晾杆嵌设在限位槽内,晾杆的位置相对固定难以滑动,保证隔膜处理过程中晾杆及隔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纵向截面为“U”形,其中一个所述载物台与所述隔膜处理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环状的链条,所述条形槽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链条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所述链条的内侧,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轴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槽的侧壁上;所述晾杆的靠近所述链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链条啮合的齿盘,所述齿盘设置在所述链条的上方,所述隔膜处理箱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的旋钮。
在将隔膜搭在晾杆上后,隔膜与晾杆接触的部分难以与隔膜处理液接触,此时需要使晾杆转动,隔膜与晾杆接触的部分发生变化,原位置可以与隔膜处理液进行接触处理。环状的链条套设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的外侧,第一主动齿轮的转动轴的轴心线与晾杆的轴心线平行,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轴的轴心线与晾杆的轴心线平行,齿盘的轴心线与晾杆的轴心线重合,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均可以绕自身的转动轴转动;第一主动齿轮带动链条动作,晾杆端部的齿盘的齿嵌在链条的孔内;由于晾杆被限位槽限定无法沿水平方向移动,只能绕自身轴心线转动。晾杆转动过程中,晾杆与隔膜之间存在的摩擦力使晾杆一侧的隔膜上升,另一侧的隔膜下降,因此,晾杆与隔膜之间的接触部分发生变化,原接触位置可以与隔膜处理液充分接触,保证整张隔膜均被完全处理,保证隔膜的性能。“U”形槽的侧壁可以有效阻挡晾杆的位移,保证其始终位于限位槽内;链条位于条形槽内,链条与隔膜分别位于载物台的两侧,条形槽远离隔膜,二者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保证各部分的独立性,由于链条和第一主动齿轮均位于隔膜处理液的液面之下,因此需要使用旋钮在液面外进行操作,避免隔膜处理液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传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转动轴贯穿所述隔膜处理箱的侧壁且与所述旋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物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物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0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