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退火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80283.5 | 申请日: | 2015-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9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南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平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54 | 分类号: | C21D9/54;C21D1/26;C21D1/77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线芯的真空退火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对电缆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实施的不同需求,对电缆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升,质量标准也变的更为苛刻,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导通性,而且对产品的外观要求也非常的高,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加工技术,通常采用传统的退火炉对线芯进行处理,而传统的退火炉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退火炉,通过对炉壳内的结构进行改变,同时利用抽真空方式,对退火过程中产生的空气进行及时清理,不仅能提升退火效率,而且能提升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退火炉,包括炉门、炉壳和炉胆,所述炉门位于所述炉壳的前后,形成前炉门和后炉门,在所述炉壳下面装有机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壳与所述炉胆之间设有真空规,水冷电极和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穿过所述炉壳,伸入至所述炉胆内部,所述炉胆包括外壳体,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层设有隔热层,在所述隔热层上通过支撑架承载有料框,在所述炉胆内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分布有发热棒,所述发热棒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围,与水冷电极相接;所述炉胆的两侧连接有电磁阀,其中一侧的电磁阀与减压阀相接,另一侧的电磁阀依次连接有罗茨泵和机械泵。
进一步地,在电磁阀与罗茨泵之间设有蝶阀。
进一步地,在退火炉与电磁阀之间连接有扩散泵。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阀连接有储气罐。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的底部装有行走轮。
作为优选,所述水冷电极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机座上,顶端穿过所述炉壳,与所述炉胆内的发热棒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棒在所述支架上呈水平结构均匀分布。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真空退火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真空退火炉的炉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抽真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外壳体;2、隔热层;3、发热棒;4、料框;5、支架;6、电磁阀A;7、行走轮;8、电磁阀B;9、支撑架;10、罗茨泵;11、蝶阀;12、机械泵;13、扩散泵;14、减压阀;15、储气罐;16、机座;17、水冷电极;18、前炉门;19、后炉门;20、炉壳;21、真空规;22、炉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真空退火炉,包括炉门、炉壳20和炉胆22,所述炉门位于所述炉壳20的前后,形成前炉门18和后炉门19,在所述炉壳20下面装有机座16,在所述炉壳20与所述炉胆22之间设有真空规21,水冷电极17和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穿过所述炉壳20,伸入至所述炉胆22内部。
所述炉胆22包括外壳体1,在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装有行走轮7,通过所述行走轮7,能使所述炉胆22在所述炉壳20内部进行前后移动;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层设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可以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例如采用不锈钢做隔热层,在高温加热处理过程中,可降低炉内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放气量,减少对工件的氧化。
在所述隔热层2上通过支撑架9承载有料框4,所述料框4用于放置工件,在所述炉胆22内还设有支架5,所述支架5上设有水平分布的发热棒3,所述发热棒3延伸至所述外壳体1外围,所述水冷电极17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机座16上,顶端穿过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炉胆22内的发热棒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平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平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0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烧成磁铁矿的保磁焙烧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精炼炉水冷炉盖衬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