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铣头水泥改性土坡面自保护式刨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0160.1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6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萍;马小宇;陈建林;李月平;张川;张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铣头 水泥 改性 土坡 保护 式刨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坡面削坡施工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大型渠道水泥改性土坡面自保护式削坡施工的刨铣机。
背景技术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惠民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线工程规模巨大,工程安全运行要求高,黄河以南地区膨胀岩(土)分布广泛,而膨胀岩(土)对工程具有危害性,渠道膨胀岩(土)的处理一般采用水泥改性土换填,换填厚度1m~2m,水泥改性土固化后强度高、土质坚硬。
南水北调总干渠以大型渠道为主,过水断面坡比在1:2~1:3.5之间,坡长在19.57m~31.87m之间,衬砌混凝土厚度10cm,衬砌混凝土下有复合土工膜、排水板等结构。渠道施工存有边坡长、建基面面积大、保护困难、混凝土厚度薄、精度要求高、工序多等技术特点,国内外均无成熟的施工经验,施工难度极大,而渠道建基面的施工进度及坡面精度直接影响到渠道衬砌效率,特别是换填后的水泥改性土坡面具有强度高、土质坚硬的特点,而挖掘机配合人工削坡精度难以保证,普通削坡机难以承担硬质土坡的削坡任务,因此如何提高水泥改性土建基面施工工效和精度要求,是本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铣头水泥改性土坡面自保护式刨铣机,可以解决现有削坡机坡长适应性差、刀具切削强度不够的问题,坡长适应性强,削坡精度高,机械化代替人工削坡,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铣头水泥改性土坡面自保护式刨铣机,包括平行设置于坡面上方的刨铣机钢结构桁架,刨铣机钢结构桁架两端设置有坡比转换架,坡比转换架通过可调节电动丝杆支腿安装于坡体坡顶和坡底的大车行走机构上,刨铣机钢结构桁架包括桁架节和至少一个调节节,刨铣机钢结构桁架上设置有两台刨铣小车和卷扬机,刨铣小车与卷扬机钢丝绳连接,两台刨铣小车之间的距离为坡面长度的1/2,刨铣小车上设置有电机和多层旋转式铣头,电机的输出端与多层旋转式铣头的转轴连接,多层旋转式铣头每层设置有六套刀具,上下错位布置。
刨铣机钢结构桁架底端安装有操作控制室。
电机的功率为15kW。
大车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安装于设置于坡体坡顶和坡底的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铣头水泥改性土坡面自保护式刨铣机,有益效果如下:
1、坡长适应性好:为适应不同的坡长,在坡面刨铣机钢结构桁架上通过增加或减少调节节,同时对轨道位置、电动丝杆支腿长度、支铰角度等联合调整来适应不同的坡长,解决了因大型渠道坡长变化导致机械适用范围窄、成本高的难题,坡长适应性好。
2、削坡精度高:针对大跨度坡面整体精度控制难的特点,通过在刨铣机钢结构桁架上设置双铣头、可调节电动丝杆支腿、坡比转换架,并联合运用轨道调整,削出的建基面,其精度较人工削坡大大提高,且坡面整洁、平整度好,建基面精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3、成品坡面自保护:在水泥改性土边坡保护层以上初削坡完成后,采用多层旋转铣头削出建基面,在不扰动建基面以下土层的情况下,将建基面以上土层翻松,被翻松的土层仍然覆盖在建基面上,具有防风、防雨、防冻、保温、保湿的效果,防止建基面失水开裂,并且不会因下雨冲刷建基面而形成雨淋沟。
4、工作效率高:在大型渠道超长坡长的建基面施工中,双铣头刨铣机的工效较常规削坡机工效提高1倍,同时机械化代替人工削坡,工效显著提高,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解决了大型渠道水泥改性土坡面削坡施工中常规削坡机坡长适应性差、刀具切削强度不够、挖掘机配合人工削坡精度差、削坡后建基面保护难、施工工效低、成本较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层旋转式铣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0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