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9954.6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荣;王静江;张利粉;冯文元;张利仁;宋孚喜;郭洪元;刘志军;刘冬;王大明;崔月;徐丽艳;孙辉宇;焦金华;赵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酸性 气体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特别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天然气、炼厂油气及化工厂产生的合成气的吸收的酸性气体吸收罐。
背景技术
化工产品生产中,常会产生酸性气体副产物,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但会对境造成污染,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酸性气体多用无机碱或有机碱进行吸收,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现有的酸性气体吸收罐均为不锈钢材质,长期使用,腐蚀严重。为了减少酸性气体对钢质设备的腐蚀,通常在碱液中添加砷化合物或矾化合物做为缓蚀剂。这些缓蚀剂为剧毒化学品,一旦泄露,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极严重的危害,还危及人们的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在吸收罐的内部附衬陶瓷内衬,避免了腐蚀性酸性气体与钢质罐体的直接接触,对罐体起到了保护作用,解决了酸性气体对钢质罐体的腐蚀问题。在操作过程中,不再使用剧毒化学品作为缓蚀剂,避免了剧毒化学品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置进碱孔、酸性气体进口、排料口、加水口、放气口,其中,该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还包含:
一陶瓷内衬,该陶瓷内衬设置在该罐体内壁上;
一控制器;
一酸碱度传感器,设置在该罐体内部,并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一气压传感器,设置在该罐体内部上方,并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以及
一监视器,电性连接该酸碱度传感器及该气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罐体内液体的酸碱度及罐体内的气压。
上述的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其中,还包含:
一设置在酸性气体进口的电子阀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以及
一设置在进碱孔的电子阀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上述的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其中,还包含:
一设置在该放气口的电子阀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酸性气体吸收罐内壁衬有陶瓷内衬,对钢质罐体起到了保护作用,解决了酸性气体对钢质罐体的腐蚀问题,不需使用剧毒化学品作为缓蚀剂,避免了剧毒化学品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酸性气体吸收罐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酸性气体吸收罐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进碱孔
2 酸性气体进口
3 罐体
4 陶瓷内衬
5 排料口
6 加水口
7 放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酸性气体吸收罐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酸性气体吸收罐俯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腐蚀的酸性气体吸收罐,包含:罐体3、进碱孔1、酸性气体进口2、陶瓷内衬4、排料口5、加水口6以及放气口7。其中该进碱孔1、该酸性气体进口2、该加水口6和该放气口7设置在该罐体顶部;该排料口5设置在该罐体底部;该陶瓷内衬设置在该罐体内壁上,并且覆盖该罐体内壁。
当该吸收罐开始工作时,碱液通过该进碱孔3进入该罐体内部,同时通过该加水口6向该罐体内部加水,以稀释该碱液。之后将酸性气体通过给酸性气 体进口2加入至该罐体内部,与该碱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之后的固体液体残渣通过排料口5排出罐体3,同时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放气口7排出。由于该罐体3内壁上附有一层陶瓷内衬4,因此避免了当该碱液进入该罐体时对该罐体3内壁所造成的腐蚀。同时避免了酸性气体进入该罐体3之后对罐体3的内壁的腐蚀。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需要达到酸碱平衡,所以往往对碱液以及酸性气体的加入量需要进行控制。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酸性气体吸收罐进一步包含一酸碱度传感器(图中未绘示),设置在该罐体3内部,并且电性连接一控制器。该酸碱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罐体内反应液的酸碱度。当测得液体呈酸性时,该控制器控制该酸性气体进口关闭,同时继续加入碱液;当测得液体呈碱性时,该控制器控制该进碱孔关闭,同时继续加入酸性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9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的碳酸盐再生系统
- 下一篇:结构改进的除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