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夹式血氧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8457.4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0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海;张宝玉;邓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夹式血氧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夹式血氧测量仪。
背景技术
指夹式血氧仪即是一种常见的便携式血氧仪,这种血氧仪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使用方便,仅需被测者将手指放入指夹式血氧仪的手指容置腔内即可进行测量。然而,这种血氧仪上、下壳体长度相同,下壳体中设置有两节电池,使得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同时上、下壳体之间形成的手指容腔覆盖被测手指的大半部分,使得其测量时透气性差,舒适度有待提高;利用显示屏显示测量结果,不适合有视力障碍的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指夹式血氧测量仪,该指夹式血氧测量仪中采用的背夹组件在保证上壳体和背夹组件之间形成的对被测手指的夹持力度的前提下,提高了透气性,增加了背夹组件相对于上壳体张开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手指,并且夹持力度舒适稳定。同时,减小了血氧测量仪的整体体积,更加便于携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指夹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壳体、背夹组件、检测单元和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上壳体内,控制电路板与检测单元电连接,上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下壳包括上弧部,上弧部向所述上壳的方向凹陷;背夹组件包括前背夹和后背夹,前背夹包括下弧部,下弧部向后背夹的方向凹陷;上弧部与下弧部位置对应,之间形成手指容腔,背夹组件的长度小于所述上壳体的长度。
其中,上壳体的顶部横向设置有电池仓。
其中,检测单元包括发光管和光敏管,发光管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光敏管设置于述背夹组件内。
其中,上壳体内还设置有语音单元。
其中,后背夹两侧设置有导槽,下壳上设置有与导槽相配合的导轴,导槽和导轴配合使用限定背夹组件相对于上壳体在垂直方向张开。
其中,前背夹上相对于所述导槽的位置设置有缺口,导槽穿过所述缺口与导轴相连接。
其中,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弹簧连接。
其中,弹簧包括由蜷曲部,蜷曲部的两端有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蜷曲部套设在导轴上,第一延长部固定在下壳上,第二延长部穿过前背夹缺口固定在前背夹上。
其中,下壳上横向设置有凹槽,背夹组件相对于上壳体张开时,背夹组件远离手指容腔开口的一端落入所述凹槽内。
其中,凹槽中间设置有导线孔,用于连接检测单元和控制电路板的导线从导线孔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其背夹组件的长度小于上壳体的长度。该指夹式血氧测量仪中采用的背夹组件在保证上壳体和背夹组件之间形成的对被测手指的夹持力度的前提下,提高了透气性,增加了背夹组件相对于上壳体张开的角度,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手指,并且夹持力度舒适稳定。同时,减小了血氧测量仪的整体体积,更加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式血氧仪的后视图;
图4为图3视图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中使用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壳体1、背夹组件2、控制电路板3和检测单元(图未示出)。控制电路板3位于上壳体1内,通过导线5与检测单元电连接。上壳体1和背夹组件2之间形成手指容腔9,背夹组件2的长度小于上壳体1的长度。
具体的,检测单元包括发光管和光敏管(图未示出),发光管设置于控制电路板3上,光敏管设置于接收电路板4上,其中,接收电路板4位于背夹组件2内,接收电路板4通过导线5与控制电路板3电连接。
具体的,上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下壳12包括上弧部121,上弧部121向上壳11的方向凹陷;背夹组件2包括前背夹21和后背夹22,前背夹21包括下弧部211,下弧部211向后背夹22的方向凹陷;上弧部121与下弧部211的位置对应,两者之间形成手指容腔。
具体的,后背夹22两侧设置有导槽221,下壳12上设置有与导槽221相配合的导轴122,导槽221和导轴122配合使用,限定背夹组件2相对于上壳体1在垂直方向张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8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