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6760.0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8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高元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具体热管作为散热元件的换热器或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如CN202195535U一种超导热管换热器,是基于超导传热介质为传热载体制作建筑物取暖超导热管换热器,设有出水管(7),上部设有超导热管(2)出口,隔板的底边固定在换热器内部底面,隔板的长边固定在换热器内壁上,隔板的上端留有过水空间,进水管(6)穿过隔板,换热器内装有超导热管(2),超导热管上固定有一个以上超导热管翅片(3),超导热管(2)的一端或两端设有连接卡槽,超导热管的延长链接是超导热管设有的连接卡槽(5)与另一根超导热管所设的连接卡槽相配合,通过卡子(9)将两根超导热管固定在一起构成。
201210446796公开了一种相变热传风幕散热器,主要包括暖气片组和风机组,暖气片组设置在一个暖气外罩中,风机组的出风口连接暖气外罩的底部,暖气外罩的上部设有热风出口。暖气片组的超导介质循环管连接一个超导介质腔,在超导介质腔中设有一个电加热棒。该散热器结构简单,重量轻,利用高于水1.5倍的汽化潜能的超导液,其受热气化产生高能物理变化,使散热器在几分钟内迅速升温,做到了随用随热。相变热传介质的热效率比传统水暖提高30%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热管换热器,具有高效的热管散热元件,应用广泛,能够作为低温差热源及绝对温度的换热器,尤其是作为长江流域的冬季取暖热泵等热源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热管换热器,包括供热管或供热平面、平板热管和烟囱效应散热器,平板热管的第一端连接或接触供热管或供热平面,平板热管的第二端连接烟囱效应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多个这种换热器单元所组成的产品。
烟囱效应散热器结构是由铝板或铝箔制备成一个以上竖直的或斜上方的通风通道,每个通风通道的高度是直径的5倍以上。
烟囱效应散热器的多个通风通道环绕或半环绕平板热管的第二端;通风通道横截面几何形状尤其是是半圆、圆、矩形或三角形。其它形状当然也不超出范围。
所述供热管采用铜芯铝壳的铜铝复合管,铜管内壁设有螺纹或内壁有齿状结构。
烟囱效应散热器通风通道具有两个层级,第一层级烟囱效应散热器通风通道的直径是第二层级烟囱效应散热器通风通道的直径五倍以上,第二层级烟囱效应散热器通风通道安装在第一层级烟囱效应散热器通风通道壁(包括内壁或外壁)。通风通道是上下开口的侧壁闭合的筒状。
第一层级烟囱效应散热器装在平板热管上或连接在二个平板热管之间;第一层级烟囱效应散热器内设有竖直通风通道的散热片,散热片安装成平行、放射或蜂窝形式布置。
平板热管的第一端连接或接触供热管时,供热管设有至少一个平面,与平板热管的平面面接触;供热管是圆管或半圆管时,平板热管第一端制备弯成成一圆弧形,用于与供热管外管壁面接触。供热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X、Y等面体。
供热管的铝壳自身上制备插槽用于插入平板热管。因为供热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或矩形等,它自身上制备一个、或一个以上插槽用于来插入固定平板热管。
供热管和平板热管传热构件,选用的平板热管尺寸范围是厚度5mm至36mm;宽度为10mm至200mm,高度为100mm至500mm。平板热管是毛细热管,烟囱效应散热器与平板热管第二端为一体化紧密粘贴,机械固接或焊接。
烟囱效应散热器,比翅片式自然散热片的散热系数高一倍以上。
理论表明,3平方厘米截面积的热管即可导出3KW功率的热量,如果平板热管的截面积足够,亦可采用一块平板热管制备换热器组件。
所述供热管采用铜芯铝壳的铜铝复合管,铜管内壁设有螺纹(正反螺纹交替),或内壁有齿状结构,使得供热管内部的供热工质流动时产生紊流,使热交换时效果更好。铝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平面(如以翼片、翅片形式或槽形成的诸平面形式)与平板热管的(一端)平面面接触。
供热管即所述换热器取热管,即铜芯铝壳的铜铝复合结构通管,在铜管内壁设有螺纹(或正反螺纹交替),或内壁有齿状结构,使得供热管内部的供热工质工作时产生紊流,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果。铝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平面,(如以翼片形式或槽的平面形式)与平板热管的底部平面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高元,未经王高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67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