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陶炉机壳主体及应用该机壳主体的电陶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6719.3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4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彭镜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东凤镇铭发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F24C15/08 | 分类号: | F24C15/08;F24C7/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陈业胜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陶炉 机壳 主体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陶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陶炉机壳主体及应用该机壳主体的电陶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陶炉一般包括机壳主体、加热面板、发热盘、控制单元、散热风扇和下盖,机壳主体具有上下开口的主体内腔,加热面板设于主体内腔的上部,发热盘设于加热面板的下侧,散热风扇设于发热盘的下方,下盖封盖机壳主体的主体内腔下端。工作时,发热盘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加热面板,加热面板对放置在其上侧的物品进行加热。
电陶炉是电热产品,散热性能是决定电陶炉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而机壳的散热通风结构是影响散热性能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机壳的散热通风结构,普遍是在下盖上设置进风口,在机壳主体侧壁上设置出风口,由于出风口集中设置在机壳主体侧壁的一个部位,散热气流只能集中该处排出,导致大部分空气进入电陶炉内部后产生滞留,滞留的散热气流升温后无法及时排出,导致电陶炉的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的电陶炉机壳主体及应用该机壳主体的电陶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陶炉机壳主体,具有上下开口的内腔,包括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下部主体的内腔侧壁设有上部主体连接柱和下盖连接柱,上部主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上部主体连接柱上;上部主体的下端和下部主体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形成环状排气通道,环状排气通道连通内腔和电陶炉机壳主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供的机壳主体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上部主体的下端和下部主体的上端之间形成环状排气通道,散热气流可以从环状排气通道各处均匀地排出,解决了现有产品热空气滞留的问题,可以显著地提高散热效果,并且连接结构更简单。
为了简化生产工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主体采用压铸工艺一体成型,下部主体与上部主体连接柱和下盖连接柱也采用压铸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的,上部主体连接柱的上端延伸出下部主体的上端,上部主体在下端开口处设有向下扩口的支承台阶,上部主体连接柱的上端支承于支承台阶上;上部主体连接柱的上端延伸出下部主体的上端的高度大于上部主体的下端到支承台阶上侧的距离,使上部主体的下端和下部主体的上端之间产生环形间隙,即环状排气通道。
优选的,下部主体的上端环设有防水凸起。
优选的,支承台阶侧壁与上部主体下端面之间设有导风斜面,防水凸起设置于下部主体的上端的内侧,上部主体的下端面与防水凸起错位布置。导风斜面可以调整散热气流的排出角度,使散热气流以略向下的角度排出,这样可以避免散热气流直接吹向人体;同时,导风斜面可以使散热气流更平缓的排出,起到减少噪音的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上部主体的下端面与防水凸起的相对距离要尽量小,最好是上部主体的下端面略低于防水凸起的上端。
优选的,上部主体连接柱设有贯穿其上端和下端的连接件通道,支承台阶上侧对应地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上部连接件为螺柱,该螺柱从连接件通道的下端向上装配,该螺柱的下端卡在连接件通道的下端,该螺柱的上端与第一螺纹连接孔螺接。
优选的,下盖连接柱的上端与上部主体连接柱的上端平齐,下盖连接柱下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接孔。下盖连接柱的上端同时起到支承上部主体的作用,使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连接更稳固。
优选的,下部主体下端开口处环设有向下扩口的下盖安装台阶,上部主体连接柱和下盖连接柱的下端均与下盖安装台阶的上侧平齐。上部主体连接柱和下盖连接柱的下端同时为下盖提供受力面,使下盖与下部主体连接更稳固;更优的,上部主体连接柱和/或下盖连接柱的截面尽量大一些,使上述受力面也大一些。
优选的,上部主体连接柱和下盖连接柱都均布设有两条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的电陶炉机壳主体的电陶炉,其还包括加热面板、发热盘、控制单元、散热风扇和下盖;上部主体内腔侧壁上设有面板安装台阶,加热面板安装在面板安装台阶的下侧;发热盘安装于加热面板的下侧,散热风扇设于发热盘的下方;下盖封盖下部主体的下端开口,下盖上设有进风口,下盖通过螺钉与下盖连接柱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环状排气通道低于发热盘的上端,优选环状排气通道位于于发热盘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位置,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陶炉机壳主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陶炉机壳主体的剖视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陶炉机壳主体的剖视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部主体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东凤镇铭发电器厂,未经中山市东凤镇铭发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6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化油烟净化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带聚能反射盘的灶具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