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多层酸化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6302.7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9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武绍杰;刘新伟;李玲;陈文征;杨晓影;王成忠;曹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绍杰;刘新伟;李玲;陈文征;杨晓影;王成忠;曹罡 |
主分类号: | E21B43/27 | 分类号: | E21B43/27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多层 酸化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多层酸化转换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具有顺序开启酸化、高度可控的井下多层酸化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井的作业过程中,有的油井需要对多层同时进行酸化处理,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都是先酸化一层后,操作酸化装备调整工具的位置和高度再对另一个层位进行酸化,在操作的过程中费时费力,增加作业工序导致施工时间延长,不能及时将酸液排出,会到时油层形成污染,影响油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井下多层酸化转换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井下多层酸化转换装置,包括分节管柱、外丝管扣、内丝管扣、中层挡板、下弹簧定位圆台、定位穿孔、压缩弹簧、调节圆柱、底端圆槽、上弹簧定位圆台、螺纹孔、螺纹圆柱、延伸圆柱杆、支撑方块、摆动挡板、旋转孔、旋转圆柱、摆杆、连接圆柱、密封圈、外连孔、下连孔;所述的外丝管扣位于分节管柱外圈柱面的下端,所述的内丝管扣位于分节管柱内环面的上端,所述的中层挡板位于分节管柱的中心管孔中间位置,外圈环面和分节管柱的内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弹簧定位圆台的下端面和中层挡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中心对称,所述的定位穿孔位于下弹簧定位圆台的上端面中心位置,上下贯通到中层挡板的下端面,所述的压缩弹簧的下端套在下弹簧定位圆台上,下端面和中层挡板的上端面接触连接,上端套在上弹簧定位圆台上,上端面和底端圆槽的底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调节圆柱位于中层挡板的上方管柱孔内,外圈环面和分节管柱的内环面接触滑动连接,所述的底端圆槽位于调节圆柱的底端端面中心位置,所述的上弹簧定位圆台的上端面和底端圆槽的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螺纹孔位于上弹簧定位圆台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和螺纹圆柱的外圈螺纹配合旋转连接,所述的延伸圆柱杆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在螺纹圆柱的底端面中心位置,下端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方块的上端面中心位置,所述的摆动挡板的侧端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方块两侧端面的下方位置,所述的旋转孔位于支撑方块两侧端面的中间位置,和摆动挡板的上端面相切,所述的旋转圆柱和旋转孔配合旋转连接,两端分别和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摆杆的另一端分别和连接圆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密封圈位于调节圆柱外圈柱面的上下端,上下对称,所述的外连孔位于分节管柱的管壁上,左右对称,所述的下连孔的一端连通到外连孔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通到中层挡板下端的管柱内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端圆槽的深度为调节圆柱高度的一半。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弹簧的自然高度与外连孔中心距离中层挡板上端面的距离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圆柱的长度和旋转孔的长度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圈的上下间距大于外连孔的直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通过弹簧的自收缩以及尺寸配合的限定,实现外连孔的一次打开,通过装置连接的不同深度来进行不同高度下的酸环操作,省去了人力重复调节高度的过程,简化作业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装置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装置限位摆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分节管柱、2-外丝管扣、3-内丝管扣、4-中层挡板、5-下弹簧定位圆台、6-定位穿孔、7-压缩弹簧、8-调节圆柱、9-底端圆槽、10-上弹簧定位圆台、11-螺纹孔、12-螺纹圆柱、13-延伸圆柱杆、14-支撑方块、15-摆动挡板、16-旋转孔、17-旋转圆柱、18-摆杆、19-连接圆柱、20-密封圈、21-外连孔、22-下连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井下多层酸化转换装置,包括分节管柱1、外丝管扣2、内丝管扣3、中层挡板4、下弹簧定位圆台5、定位穿孔6、压缩弹簧7、调节圆柱8、底端圆槽9、上弹簧定位圆台10、螺纹孔11、螺纹圆柱12、延伸圆柱杆13、支撑方块14、摆动挡板15、旋转孔16、旋转圆柱17、摆杆18、连接圆柱19、密封圈20、外连孔21、下连孔22。
外丝管扣2位于分节管柱1外圈柱面的下端,内丝管扣3位于分节管柱1内环面的上端,为了便于安装,所有的外丝管扣2的连接都能够和内丝管扣3配合连接,使得安装的时候能够将规格统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绍杰;刘新伟;李玲;陈文征;杨晓影;王成忠;曹罡;,未经武绍杰;刘新伟;李玲;陈文征;杨晓影;王成忠;曹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6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油管井下载荷测试工具
- 下一篇:可被识别的压裂滑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