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5417.4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6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国;陆星宇;石岩松;范云星;徐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06 | 分类号: | B65H5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4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碳纤维 起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纤维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碳纤维是一种脆性材料,容易产生微观层面的物理损伤或缺陷。在生产碳纤维预浸料过程中,碳纤维起丝所产生的毛丝是最常见的一种微米级缺陷,它会对生产过程以及成品造成以下影响:
一、毛丝对纤维的外观质量造成影响,影响成品的外观;
二、毛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毛孔等造成伤害;
三、在生产及加工过程中,毛丝会使纤维强度降低,离散系数变大,毛丝会使树脂基体不能充分浸湿碳纤维,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容易产生空隙,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毛丝还会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电气设备、仪表等短路事故,严重影响到生产和安全。
现有技术装置中,碳纤维生产工艺中穿纱装置上瓷孔固定板为水平方向上多个并排设置为一组,碳纤维从放卷机构中的纱筒放出,依次经由穿纱装置上的多组瓷孔固定板固定,再到篦子、导向辊等。由于瓷孔固定板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横向距离过长,碳纤维在经过瓷孔固定板时,往往因为碳纤维通过瓷孔的角度过大,碳纤维与瓷孔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应过大,造成碳纤维容易起丝,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通过在穿纱装置中单组瓷孔固定板为纵向上单排多个设置,减小碳纤维在经由穿纱装置、导向辊上的水平角度,减少碳纤维与各个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起毛丝的产生量。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包括瓷孔固定板组、篦子、导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瓷孔固定板组为多个单组排列设置,各组设有多个瓷孔固定板,各瓷孔固定板竖向排列。
进一步地,相邻瓷孔固定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瓷孔固定板组的单组中靠近中央的瓷孔固定板与篦子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瓷孔固定板组中瓷孔到篦子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20°。
进一步地,所述瓷孔固定板组中瓷孔到篦子之间的竖直夹角为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穿纱装置中单组瓷孔固定板为纵向上单排多个设置,减小碳纤维在经由穿纱装置、导向辊上的水平/竖直角度,减少碳纤维与各个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起毛丝的产生量。
二、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碳纤维生产过程中起毛问题所导致的生产环节中毛丝影响工作人员健康,造成仪器损坏等问题的产生,提高了生产安全。
三、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中瓷孔固定板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碳纤维,2瓷孔固定板组,3篦子,4导向辊,5瓷孔固定板,6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降低碳纤维起毛的穿纱装置,包括瓷孔固定板组2、篦子3、导向辊4,碳纤维1依次经由瓷孔固定板组2、篦子3、导向辊4,所述瓷孔固定板组2为多个单组排列设置,所述瓷孔固定板组2在单组纵向上设有三个瓷孔固定板5。
所述瓷孔固定板组2的单组中靠近中央的瓷孔固定板5与篦子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瓷孔固定板组2中任一瓷孔6到篦子3之间的水平夹角为0~20°。
所述瓷孔固定板组2中任一瓷孔6到篦子3之间的竖直夹角为0~10°。
注意的是,在图1中的篦子3处,碳纤维1并非是合为一束,而是通过篦子3在水平面上横向展开,图中所表示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通过文字部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5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镀锡机上的收线盘
- 下一篇:装入黑板便捷的摇黑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