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空镀膜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4845.5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4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楚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光耀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00 | 分类号: | C03C27/00;C03C1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镀膜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控溅射中空玻璃,尤其涉及一种中空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磁控溅射目前是薄膜沉积技术,溅射技术上的不断发展,使磁控溅射应用延伸到许多生产和科研领域,在现代机械加工工业中,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作表面功能膜、超硬膜,自润滑薄膜,能有效的提高表面硬度、复合韧性、耐磨损性和抗高温化学稳定性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涂层产品的使用寿命。磁控溅射除上述已被大量应用的领域,还在高温超导薄膜、铁电体薄膜、巨磁阻薄膜、薄膜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记忆合金薄膜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现有的中空玻璃具有隔热、隔音的作用,但其节能效果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现有的中空玻璃不具备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阳光透过玻璃光和热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中空镀膜玻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空镀膜玻璃,包括两块玻璃层、玻璃、密封胶和隔框,所述的两块玻璃层分别通过密封胶固定在隔框上,两块玻璃层保持一段距离并且与隔框形成一个空腔,玻璃层由两层玻璃夹以胶膜形成的,所述的玻璃表面两侧覆盖着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的镀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框采用铝合金所制造,隔框内部夹有分子筛。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子筛主要由铝硅酸盐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腔内部填充含有臭氧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胶采用丁基胶、聚硫胶和结构胶混合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胶膜主要由乙烯聚合物丁酸盐组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镀膜单边厚度为10μm~500μm。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镀膜单边厚度为20μm~25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磁控溅射形成的镀膜具有良好的可见光投射、反射调控能力,不仅有较强的热吸收,而且能把大部分太阳光能反射掉;
2、两块玻璃层、隔框形成一个空腔,有效地提高了隔音效果,而且在空腔内部填充了臭氧,其有效地阻挡了短波紫外线;
3、玻璃层中间夹有强韧PVB的胶膜,相比传统玻璃,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其玻璃的安全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受冲击破损后不易被贯穿,碎片不会脱落,与胶膜紧紧地粘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中空镀膜玻璃,包括两块玻璃层1、玻璃11、密封胶2和隔框3,所述的玻璃11表面覆盖着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的镀膜13,磁控溅射镀膜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设计制造多层复杂膜,有良好的可见光投射、反射调控能力,所述的两块玻璃层1分别通过密封胶2固定在隔框3内围,两块玻璃层1彼此间保持一段距离并且与隔框3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4,两块玻璃层1都分别由两层浮法玻璃11夹以胶膜12形成,相比传统玻璃,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受冲击破损后不易被贯穿,碎片不会脱落,与胶膜12紧紧地粘合在一起。
所述的隔框3采用铝合金所制造,隔框3内部夹有分子筛31,上述的分子筛31主要由铝硅酸盐组成,空腔4内部填充含有臭氧的气体,有效地阻挡了短波紫外线,所述的密封胶2采用丁基胶、聚硫胶和结构胶混合形成,所述的胶膜12主要由乙烯聚合物丁酸盐组成。镀膜13单边厚度为10μm~500μm,进一步的,所述的镀膜13单边厚度为20μm~250μm。
两层浮法玻璃11夹胶膜12制成玻璃层1,其两块玻璃层1固定在隔框3上形成一个空腔4,其空腔4内的臭氧有效遮挡住阳光中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两块玻璃层1能够提高隔音效果和安全性。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光耀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光耀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4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