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暖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4013.3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4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徐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佳宁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暖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水壶。
背景技术:
暖水壶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必备的储备热水的工具,它给我们提供方便,但是,现有的暖水壶的内胆与外壳之间难免存在缝隙,人们在倒水的时候,就会有一小部分水从缝隙之间流出,污染桌面和地面,给人们增添麻烦,严重影响桌面和地面卫生,影响人们的心情。而且现有的暖水壶的壶盖和壶塞是分开的,在灌满水后,需先塞上壶塞,再拧上壶盖,操作步骤复杂繁琐,同样在从暖水壶内往外倒水时,也是要分两步进行,需要先后取下壶盖和壶塞,另外,还经常发生壶塞在壶内热气的推力下弹出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暖水壶,它结构设计合理,在倒水时不会有水从内胆与外壳的间隙中流出,有利于桌面和地面卫生的保持,另外,壶盖和壶塞相连为一体,取、装壶盖和壶塞一步完成,操作简便,而且不会发生壶塞被弹出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暖水壶,包括壶体,在壶体的顶部壶口处设有壶塞,在壶塞外罩设有壶盖,在壶体的上部铰接有提手,在壶体的一侧固设有一把手,在壶体的底部螺纹连接一顶部开口设置的积水槽,在积水槽内设有海绵,位于壶盖内的壶塞与壶盖的顶壁通过若干个弹簧相连,在壶塞上方的壶盖上设有一螺栓,螺栓的头部穿过壶盖顶壁上的螺纹孔伸入至壶盖内。
在壶体的另一侧设有一橡胶条,橡胶条的一端固连于壶体上,另一端上固连一凸块,在橡胶条与壶体相连部位上方的壶体上设有一卡座,在卡座上设有与凸块相卡合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倒水时从内胆与外壳的间隙中流出的水流入积水槽内,被海绵吸收,有利于桌面和地面卫生的保持;壶盖和壶塞相连为一体,取、装壶盖和壶塞一步完成,操作简便,而且弹簧的弹力使壶塞与壶口紧紧贴合,不会发生壶塞被弹出的现象;另外,倒水时将提手翻转放于把手的对侧,通过橡胶条限制提手旋转,使其在倒水时不会旋转下垂阻碍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体,2、壶塞,3、壶盖,4、积水槽,5、海绵,6、螺栓,7、弹簧,8、提手,9、把手,10、橡胶条,11、凸块,12、卡座,1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暖水壶,包括壶体1,在壶体1的顶部壶口处设有壶塞2,在壶塞2外罩设有壶盖3,在壶体1的上部铰接有提手8,在壶体1的一侧固设有一把手9,在壶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一顶部开口设置的积水槽4,在积水槽4内设有海绵5,位于壶盖3内的壶塞2与壶盖3的顶壁通过若干个弹簧7相连,在壶塞2上方的壶盖3上设有一螺栓6,螺栓6的头部穿过壶盖3顶壁上的螺纹孔伸入至壶盖3内。
在壶体1的另一侧设有一橡胶条10,橡胶条10的一端固连于壶体1上,另一端上固连一凸块11,在橡胶条10与壶体1相连部位上方的壶体1上设有一卡座12,在卡座12上设有与凸块11相卡合的卡槽13。
倒水时,一次就可将壶塞2和壶盖3取下,将提手8放于把手9的对侧,然后将橡胶条10设置凸块11的一端绕过提手8使凸块11卡合于卡槽13内,限制提手8旋转,使其在倒水时不会旋转下垂阻碍倒水。倒水时从内胆与外壳的间隙中流出的水流入积水槽4内,被海绵5吸收,使用一段时间后将积水槽4从壶体1上旋拧下来,对海绵5进行脱水,然后再放回积水槽4内,再将积水槽4连接到壶体1上继续使用。
向暖水壶灌满热水后,将壶塞2和壶盖3一步盖上,然后旋拧螺栓6使壶塞2微微下移与壶口紧紧贴合,防止壶塞2在壶内热气的推力被弹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佳宁;,未经徐佳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4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