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车车载称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3034.3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俞宝福;陶燕;代永辉;俞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为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8 | 分类号: | G01G19/0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车 车载 称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车载称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兼有局域网络通信和液晶显示功能的工程车车载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程机械日益向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来,安装在工程机械车辆上的专门为某种特殊用途设计的称量装置,在工程车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传统工程车载重称重大多数依然局限于地磅、地中衡等设备。多采用地磅对工程车辆称重,既称重又回皮,再将进场重量减去回皮重量计算出本车辆装载重量,最后将每辆工程车进行日累积,周累积,月累积重量,统计生成报表等。显而易见的,传统方式对工程车载重的测量与统计是繁琐而低效的,而且因为人为因素照成的误差也非常大。
为了能够提高工程车载重测量工作效率,降低测量累积误差,目前工程车载重测量技术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增加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融合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工程车车载称重系统,不但提高了称重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因此集成电子技术的车载称重装置,在铁路货场、汽车、港口、码头、垃圾处理行业等工程车应用领域使用越来越广泛。
本实用新型是将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区域网络通信控制技术等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的工程车车载称重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程车车载称重装置。本实用新型集成Zigbee模块,可实现良好的区域网络通信,为用户提供中短距离内的信息采集与管理控制功能;集成点阵液晶模块与按键模块,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集成微型针打M-150Ⅱ模块,能为用户提供所需纸质信息输出功能;集成FLASH和RS-232模块,能够连接电脑为用户实现信息存储与上传备份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工程车车载称重装置,包括处理器、FLASH、EEPROM、RS-232模块、Zigbee模块、数模转换模块、图形点阵液晶模块、微型针打M-150Ⅱ模块、声光模块和按键模块组成。
所述RS-232模块和Zigbee模块均通过UART串行总线接口连接处理器。
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微型针打M-150Ⅱ模块、声光模块、按键模块均通过GPIO和外部中断接口连接处理器。
所述图形点阵液晶模块通过FSMC并行总线接口连接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成Zigbee模块,可实现良好的区域网络通信,为用户提供中短距离内的信息采集与管理控制功能;集成点阵液晶模块与按键模块,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集成微型针打M-150Ⅱ模块,能为用户提供所需纸质信息输出功能;集成FLASH和RS-232模块,能够连接电脑为用户实现信息存储与上传备份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形点阵液晶电路图;
图3是系统数模转换模块电路图;
图4是Zigbee模块电路图;
图5是RS232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程车车载称重装置,包括处理器、FLASH、EEPROM、RS-232模块、Zigbee模块、数模转换模块、图形点阵液晶模块、微型针打M-150Ⅱ模块、声光模块和按键模块组成。
EEPROM与FLASH模块通过SPI接口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可以采用STM32F107型号的产品,处理器共有四路SPI接口,他们分别接不同SPI接口。Zigbee模块和RS232模块通过UART串口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共具有五路串口,它们分别接不同串口。图形点阵液晶通过FSMC接口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具有一路FSMC接口。数模转换模块与微型针打模块通过GPIO和外部中断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具有多路GPIO口,它们分别接不同GPIO接口。按键模块与声光模块直接连接到处理器具有中断功能的GPIO管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为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为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3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